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生态区优质高淀粉玉米正红211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6h】

不同生态区优质高淀粉玉米正红211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高产的重要性

1.1.2高效的重要性

1.2选题的目的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生态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1.3.2密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3.3氮肥对生产的影响

1.3.4磷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3.5钾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3.6密度肥料互作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2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供试材料

2.2试验地点

2.3试验设计

2.4栽管措施

2.5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土壤肥力

2.5.2生育时期

2.5.3物质积累与运转

2.5.4株高及考种

2.5.5产量

2.5.6品质分析

2.5.7经济效益分析

2.6数据处理与分析

3结果分析

3.1栽培因子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3.1.1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3.1.2栽培因子对效益的影响

3.1.3高产高效模型优化分析

3.2栽培因子对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3.2.1栽培因子对LAI的影响

3.2.2栽培因子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正红211产量形成特点分析

3.3.1株高穗位高的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3.2不同生态区产量构成特点分析

3.3.3产量与物质积累特性的关系

3.4不同生态区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比较

4结论与讨论

4.1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分析

4.2不同生态区产量构成特点分析

4.3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 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别在川西南高原(西昌)、川中丘区(三台)和盆周山区(雅安)研究了优质高淀粉玉米品种正红211产量和净收入与栽种密度、氮磷钾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了正红211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正红211产量和净收入与栽种密度、氮磷钾水平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通过频数分析法,分别得出了高产(西昌产量≥12000kg/hm2,雅安和三台产量≥9000kg/hm2)和高效(西昌净收入≥19000元/hm2,雅安和三台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结果发现,密度是正红211高产、高效的基础,科学的运筹氮、磷、钾肥水平是高产、高效的保障。 2.通过比较各地高产和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发现,高产要求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水平均较高效的高,实现高产和高效两大生产目标的优化措施并不完全一致,生产上应兼顾好二者的关系。根据试验得出的产量和净收入回归模型,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西昌点产量≥12000kg/hm2、净收入≥19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29~8.81株/m2,施氮(尿素)量为276.24~339.72kg/hm2,施磷(过磷酸钙)量为1144.88~1480.13kg/hm2,施钾(氯化钾)量为359.40~440.64kg/hm2;三台点产量≥9000kg/hm2、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54~8.83株/m2,施氮量为297.12~381.72kg/hm2,施磷量为734.25~1001.25kg/hm2,施钾量为203.52~235.32kg/hm2;雅安点产量≥9000kg/hm2、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27~8.51株/m2,施氮量为243.60~277.56kg/hm2,施磷量为841.50~1129.88kg/hm2,施钾量为99.60~181.56kg/hm2。 3.由于各试点的气候生态条件差异较大,正红211的产量构成有差异。西昌点植株较矮,穗行数相对较少,但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高,产量最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雅安点植株较高,行粒数和穗长比较低,产量最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低;三台点产量构成与雅安点接近,但产量高于雅安,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介于西昌和雅安之间。 4.相关分析表明,在四产量构成因素中,西昌点以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穗行数和有效穗数:三台点以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数;雅安点以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 5.本文还研究了正红211干物质积累和LAI与栽种密度、氮磷钾不同水平之间以及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与LAI的关系,发现拔节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LAI为线性正相关,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与LAI及均为二次凸函数关系,表明拔节前迅速建立足够LAI,灌浆结实期防早衰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重要保障,吐丝期、成熟期LAI要适宜,保证灌浆充分以及防止贪青晚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