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植物学特征和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6h】

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植物学特征和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1 茶树形态学研究进展

1.2.2 茶树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3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进展

1.3 我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我国野生茶树资源概况

1.3.2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研究进展

1.3.3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研究进展

1.3.4 福建及湖南的野生茶树资源研究进展

1.4 四川野生茶树的研究进展

1.5 古蔺牛皮茶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1.7.1 调查牛皮茶树的种质资源现状

1.7.2 研究牛皮茶树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7.3 研究牛皮茶树的生化特性和绿茶制茶品质

1.7.4 研究牛皮茶树的叶片解剖结构

1.8 研究意义

1.9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2.2 实验材料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

2.3.2 主要生化成分测定

2.3.3 绿茶品质测评

2.3.4 叶片解剖结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蔺牛皮茶树资源分布

3.2 古蔺牛皮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2.1 树体性状特性

3.2.2 春梢物候期

3.2.3 芽叶性状特征

3.2.4 叶片性状特征

3.2.5 茶树花性状特征

3.2.6 果实及种子性状特征

3.3 古蔺牛皮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3.3.1 2013年春、夏、秋梢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3.3.2 2014年春梢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3.3.3 2014年春梢氨基酸组分分析

3.3.4 2014年春梢儿茶素组分分析

3.4 古蔺牛皮茶烘青绿茶品质鉴评

3.5 古蔺牛皮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古蔺牛皮茶树植物学与生物学特性

4.2 古蔺牛皮茶生化成分与绿茶品质

4.3 古蔺牛皮茶树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4.3.1 古蔺牛皮茶树生产力指数的间接鉴定与比较

4.3.2 古蔺牛皮茶树抗性的接鉴定与比较

4.3.3 古蔺牛皮茶树的制茶适制性分析

4.4 古蔺牛皮茶的分类演化分析

4.4.1 古蔺牛皮茶形态学的分类演化与归属茶种分析

4.4.2 古蔺牛皮茶生化成分的演化分析

4.5 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5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古蔺牛皮茶树种质资源是四川重要的野生茶树资源之一。在原产地四川古蔺县实地调查其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区域,并观测其树型、叶片及花果等形态学性状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出分布广、数量多及外部形态具有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根据对茶树形态性状第一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花柱开裂数及子房茸毛的有无,第二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树型和叶尖,再结合叶脉及锯齿对数等,选其初分成8种不同类型(编号为Ⅰ~Ⅷ类)牛皮茶树作为研究对象,对供试茶树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及叶片解剖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初步鉴定。
  (1)对古蔺牛皮茶野生茶树的分布区域、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其野生茶树主要分布于E105°48.070'~E105°48.268';N28°0.560'~N28°0.490',海拔高度826~934m的自然群落中。古蔺牛皮茶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多样,多数茶树属灌木中叶型,树姿多为半开张,叶厚带革质,中花型,柱头3~4裂,果皮薄较韧,具栽培型茶树性状;少量为小乔木和乔木,花大、柱头4裂、花瓣数较多,具野生大茶树性状。综合子房茸毛的有无、树型、叶尖、叶片解剖结构等演化路径,初步判断不同类型牛皮茶树分属陈亮、虞富莲等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C.gynnogyna Chang)和茶(C.sinensis var.sinensis),已由野生型的Ⅴ类和Ⅵ类茶树向栽培型的茶树演化,逐渐近似于栽培种,并存在较多过渡类型茶树。
  (2)对各类型牛皮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2013及2014两年生化成分数据的结果表明:古蔺牛皮茶树的新梢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其茶多酚含量为18.71%±0.39%~35.83%±0.45%,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03%±0.07%~5.08%±0.12%,咖啡碱含量春梢为3.11%±0.11%~5.17%±0.06%,水浸出物含量为36.33%士1.19%~48.43%±2.62%,儿茶素总量为95.28±3.68~216.72±2.88mg/g,酚/氨值为3.68±0.14~16.13±0.64。古蔺牛皮茶中存在特异资源,Ⅴ类茶树为高茶多酚(35.83%)、高咖啡碱(5.17%)、高儿茶素(207.27mg/g)等育种材料,Ⅱ类茶树为高氨基酸(5.08%)的育种材料,可从中进一步筛选特异单株,以进行品种选育及特异优良基因的挖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生化角度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可推论,供试牛皮茶树中,Ⅵ类茶树较为原始,Ⅱ类茶树进化程度较高,接近栽培型。
  (3)对各类型牛皮茶鲜叶所制烘青绿茶进行感官测评,结果表明Ⅱ类茶树的鲜叶所制烘青绿茶外形紧结细嫩显毫、汤色黄绿明亮、栗香高长、滋味浓醇鲜爽,品质最优。再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比例、酚/氨值等可推论,Ⅴ类茶树最适制红茶;Ⅱ类茶树最适制绿茶。可以针对Ⅴ类及Ⅱ类茶树资源研发特色优质红茶和名优绿茶,提高古蔺牛皮茶的经济效益。
  (4)对各类型的叶片解剖结构及SR%、CTR%和抗寒性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Ⅵ类古蔺牛皮茶树潜在的生产力和抗性最高,可从中筛选高产高抗育种材料,而Ⅲ类茶树潜在生产力和抗性相对较高。再结合春梢物候期及主要生化成分可推断,可从Ⅵ类茶树中筛选高产优质的红茶株系,而Ⅲ类茶树中可筛选出早萌、高产、优质的绿茶株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