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强度三倍频光传输特性研究
【6h】

高强度三倍频光传输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引言

1.1惯性约束聚变(ICF)简介

1.2高强度三倍频系统简介

1.3国内外高强度三倍频技术研究现状

1.4高强度三倍频研究的主要问题

1.5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高强度三倍频模型及计算模拟程序的校核

2.1三倍频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

2.1.1三倍频物理模型

2.1.2数值计算方法

2.2计算模拟程序的校核

2.2.1与二倍频经典理论的比较

2.2.2与LLNL实验室计算结果的比较

2.2.3与三倍频扰动理论结论的比较

2.2.4与LLNL实验结果的比较

2.3可视化高强度三倍频计算模拟软件

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高强度三倍频参数的优化设计和三倍频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3.1高强度三倍频参数的优化设计

3.1.1大动态范围、高效率三倍频参数的优化方法

3.1.2 Ⅰ/Ⅱ角度失谐三倍频方案的参数优化

3.1.3 Ⅱ/Ⅱ偏振失配三倍频方案的参数优化

3.1.4结论

3.2高强度三倍频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3.2.1 Ⅰ/Ⅱ角度失谐三倍频方案

3.2.2 Ⅱ/Ⅱ偏振失配三倍频方案

3.2.3结论

3.3三阶非线性效应对高强度三倍频转换的影响

3.3.1物理模型

3.3.2数值计算结果和分析

3.3.3结论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波前位相畸变对三倍频光聚焦特性的影响

4.1波前位相畸变的划分和描述

4.1.1波前位相畸变的划分

4.1.2均方根梯度简介

4.2低频波前位相畸变对三倍频光聚焦特性的影响

4.2.1低频位相畸变模型

4.2.2低频位相畸变对三倍频光聚焦特性的影响

4.3中、高频波前位相畸变对三倍频光聚焦特性的影响

4.3.1中、高频波前位相畸变模型

4.3.2中、高频位相畸变对三倍频光聚焦特性的影响

4.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宽频带三倍频的研究

5.1时间位相调制对高强度三倍频的影响

5.1.1物理模型

5.1.2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5.1.3结论

5.1宽频带三倍频方案

5.2.1晶体级联宽频带三倍频方案

5.2.2光谱角色散宽频带三倍频方案

5.2.3啁啾匹配型宽带三倍频方案

5.3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总结

致谢

附录硕士阶段发表的主要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该文围绕高强度三倍频技术的两个核心问题——转换效率和光束质量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了完整的三倍频转换物理模型,主要考虑了近轴衍射、离散效应、群速度失配、三阶非线性效应、入射光束振幅和位相变化以及晶体吸收等多种物理因素.二、编制了高强度三倍频数值模拟程序,挂接于中国新一代大型固体激光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