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荧光定量PCR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抢先治疗的研究
【6h】

荧光定量PCR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抢先治疗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巨细胞病毒疾病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疱疹病毒科属DNA病毒,在发达国家感染率可达30~70%。在正常人体内通常呈潜伏感染,而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则可能出现HCMV活跃复制,进而发展为HCMV疾病(如间质性肺炎、肠炎、视网膜炎等),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的常规预防方案是预防性治疗(universalprophylaxis),即对移植前HCMV血清学阳性的所有患者都进行抗病毒治疗,这能够有效减少HCMV疾病的发生,但长期用药可造成骨髓抑制,并且增加治疗费用。抢先治疗(preemptive therapy)是指对发现有活动性HCMV感染的患者在HCMV疾病出现之前开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减轻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降低费用。这需要依赖快速、敏感、可靠的活动性HCMV感染的监测手段。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监测 allo-HSCT患者HCMV-DNA拷贝数,了解allo-HSCT患者移植后HCMV感染状况,并根据HCMV-DNA拷贝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HCMV的活跃复制,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抢先治疗。探讨抢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相比较的优越性,同时比较血浆荧光定量PCR和白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有无差别。 方法:2004年9月~2006年4月在华西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住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3例患者,移植前采用FQ-PCR法和血清学法同时进行血浆HCMV-DNA、白细胞HCMV-DNA、血清HCMV-IgG和HCMV-IgM检测。移植后两周开始采用血浆和白细胞FQ-PCR法对患者进行定点连续监测,每两周采血一次,至移植后半年。如患者血浆HCMV-DNA>10<'3>拷贝/ml则开始抢先治疗,方案为更昔洛韦5mg/kg,q12h,至HCMV-DNA<10<'3>拷贝/ml。并采用配对x<'2>法对血浆和白细胞FQ-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23例allo-HSCT患者移植前22例血清学HCMV-IgG阳性,1例HCNV-IgM阳性,血浆和白细胞FQ-PCR均为阴性。移植后14例患者出现血浆FQ-PCR阳性,16例出现白细胞FQ-PCR阳性,13例血浆和白细胞FQ-PCR均阳性。14例血浆FQ-PCR阳性患者中11例接受了抢先治疗,2例发生HCMV疾病(间质性肺炎),9例血浆FQ-PCR阴性患者均未发生HCMV疾病。 结论:本研究提示:HCMY活跃感染是allo-HSCT患者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容易出现的时间是移植后30~60天;荧光定量PCR是早期检测allo-HSCT患者HCMV活跃感染的有效方法,根据HCMV-DNA拷贝数而开始的抢先治疗与传统的预防性治疗相比,HCMV疾病的发病率无差异,减少了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降低了治疗费用。和血浆FQ-PCR相比,白细胞FQ-PCR的检出率更高,但血浆FQ-PCR检测更简便、易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