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制造工艺与光刻对准特性关系的研究
【6h】

IC制造工艺与光刻对准特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光刻技术的需求

§1.2光刻曝光系统的发展和主要性能指标

§1.3当前主流曝光技术和发展

§1.3.1偏轴照明

§1.3.2光学邻近效应校正

§1.3.3移相掩膜技术

§1.3.4硅片表面的平整化技术

§1.3.5光刻胶修剪技术

§1.3.6新型光刻胶技术

§1.4对准在光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光刻对准原理

§2.1光刻对准概述

§2.2对准标记

§2.3对准类型

§2.3.1暗场对准

§2.3.2逐场对准

§2.3.3整场对准

§2.4不同曝光方式在对准及曝光效果方面的差异

§2.5光刻套准效果的监控及度量

§2.6影响光刻套准效果的因素

第三章工艺层与光刻套准关系分析

§3.1芯片制造中各工艺层的形成

§3.2工艺层与光刻对准的关系

§3.3实验设计

§3.4实验数据

§3.5实验结果分析

§3.6提高在不同工艺层下的对准精度的方法

第四章对准标记的改进

§4.1对准标记对光刻套准的影响

§4.2硅的定向腐蚀

§4.3实验方案设计

§4.4实验现象记录

§4.5实验过程分析

§4.6实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部分解决办法

§4.7实验结论

§4.8其它类型对准标记的改进

第五章离子注入与光刻套准的关系确定

§5.1离子注入对对准标记的影响

§5.2实验设计

§5.3实验现象以及结果分析

第六章隔离工艺中的对准处理

§6.1各种隔离方式的特点

§6.1.1厚氧隔离

§6.1.2局部氧化工艺隔离(LOCOS)

§6.1.3多晶硅缓冲局部氧化隔离(PB-LOCOS)

§6.1.4侧壁掩蔽隔离(SWAMI)

§6.1.5浅槽隔离(STI)

§6.2隔离工艺对光刻套准的影响起因

§6.3实验方案设计

§6.4实验数据

§6.5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6.6实验结论

§6.7实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部分解决办法

§6.8实验误差分析

第七章混合匹配光刻的套准技术研究

§7.1混合匹配光刻的必要性

§7.2混合匹配光刻中对准的技术难点

§7.3匹配光刻实验方案设计

§7.4实验数据处理

§7.5实验结果分析

第八章光刻套准误差分析

§8.1造成误差的工艺因素

§8.2造成误差的非工艺因素

§8.3套准误差模型的建立

§8.3.1 Intrafield模型

§8.3.2 Interfield模型

§8.4减小套刻误差产生的办法

第九章未来光刻技术中的对准模式

§9.1 X射线曝光及其对准方式

§9.2电子束曝光及其对准方式

§9.3离子束曝光及其对准方式

§9.4双面曝光及其对准方式

第十章结论

附录 附录一IC制造工艺与光刻对准关系结构图

附录二非工艺因素与光刻对准关系结构图

附录三不同底材的对准特性实验申请单

附录四V形槽对准标记实验单

附录五不同对准台阶对光刻套准影响实验申请单

附录六SWAMI与光刻套准关系实验流程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以及研究项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光刻对准特性,从单项工艺和工艺集成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光刻对准的各个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对准标记、工艺层、隔离技术等,提出了一些改善光刻对准效果的方法.对准是衡量光刻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介绍了用于自动对准的暗场对准技术以及Nikon公司生产的NSR系列光刻机的对准机制、采用的对准技术,详细阐述了对准的基本原理.然后,进一步研究改善多道光刻工艺中的铝层对准效果.其次,通过跟踪研究IC制造中工艺步骤(即隔离层刻蚀和多晶硅淀积),发现隔离工艺可以引起较大的套准偏差,并且通过研究三种不同的隔离工艺—STI/LOCOS/SWAMI后,发现不仅隔离工艺可以引起较大光刻对准偏差.最后,讨论了套刻误差的组成以及误差模型的建立,并介绍了套刻误差的表示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