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的锚定修饰及其抑瘤效果的初步研究
【6h】

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的锚定修饰及其抑瘤效果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略词表

引 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靶向治疗与细胞表面工程技术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异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恒河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Macacamulattachorionicgonadotrophin,rmCG)β亚基DNA肿瘤疫苗的可能性,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 [方法](1)人工合成rmCGβ亚基全长cDNA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rmCGβ、pcDNA3.1(+)-Sig-Pr+-IgGFc-GPI和pcDNA3.1(+)-rmCGβ-Pr+-IgGFc-GPI,以PCR、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2)BALB/c小鼠皮下接种Renca细胞,肌内注射法对其分别实施20μg,40μg,100μgpcDNA3.1(+)-rmCGβ,40μgpcDNA3.1(+)-rmCGβ-Pr+-IgGFc-GPI核酸免疫,以40μg空载质粒为对照,以实体瘤重量评估核酸疫苗体内抑瘤效果;(3)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G418加压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后扩大培养,经RT-PCR、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16细胞中表达的IgGFc段融合蛋白;(4)将BALB/c小鼠分成rmCGβ治疗组和空载质粒对照组,分别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转染rmCGβ与转染空载体的β16细胞,两周后观察小鼠肿瘤肺转移灶的个数。 [结果]成功合成rmCGβ亚基全长基因并构建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rmCGβ、pcDNA3.1(+)-Sig-Pr+-IgGFc-GPI和pcDNA3.1(+)-rmCGβ-Pr+-IgGFc-GPI;与空载质粒对照组相比,重组的质粒rmCGβDNA实验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抑瘤效果(p<0.01);pcDNA3.1(+)-rmCGβ注射剂量在20μg至100μg之间的pcDNA3.1(+)-rmCGβDNA接种小鼠诱发的免疫反应强度与pcDNA3.1(+)-rmCGβDNA无剂量依赖关系;早用pcDNA3.1(+)-rmCGβDNA免疫接种BALB/c小鼠抑瘤效果优于晚用(p<0.05)。在相同剂量条件下,pcDNA3.1(+)-rmCG-Pr+-IgGFC-GPI与pcDNA3.1(+)-rmCGβDNA免疫接种BALB/c小鼠,抑瘤效果无明显差异。脂质体疫苗rmCGβ组小鼠肺部转移灶与空载质粒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 [结论]1.人工合成的异源性糖蛋白rmCGβ亚基的DNA疫苗及锚定修饰的脂质体疫苗,抑瘤效果显著;2.成功构建含有GPI锚定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ig-Pr+-IgGFc-GPI;3.应用靶抗原rmCGβ亚基为研究新型治疗性肿瘤疫苗对肿瘤进行生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