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中左心房和肺静脉电生理变化的研究
【6h】

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中左心房和肺静脉电生理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一部分山羊心房颤动进展过程中肺静脉与左心房电生理变化的比较

第二部分普罗帕酮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肺静脉和左心房外膜电图的变化

全文总结

研究不足和展望

综述 心脏迷走神经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山羊心房颤动进展过程中肺静脉与左心房电生理变化的比较 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房颤)能引起心房的电重构,主要表现为有效不应期(ERP)的缩短,ERP频率适应性丧失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增加。研究表明,包括房颤在内的心房快速激动也能引起肺静脉的电重构,但对于心房和肺静脉电重构进程的比较、两者对房颤诱发和维持影响的对比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利用山羊房颤模型,对房颤从阵发到持续过程中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电生理变化加以比较,分析两者在房颤诱发上所起的作用有无差异。 方法;健康雌性山羊12只,体重35~47kg,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左侧开胸,在左心房游离壁缝合含4对银制电极的硅胶条,在左上肺静脉根部缝合1对电极。关胸后,经皮下隧道将电极导线引至颈部皮肤外。术后2周,开始电生理研究。在基础状态下,测量基础刺激周长(BCL)分别为500,400,300,200ms时的心房和肺静脉的有效不应期(ERP)。将左房的1对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刺激器,发放50Hz,时程1s间隔2s的刺激。分别在刺激后6h、12h、24h及此后的每24h停止刺激,分别测量左心房及肺静脉的ERP,直至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记录在测量ERP过程中房颤的诱发情况和房颤的持续时间。 结果; 在12只山羊中,有9只完成研究。所有山羊在5~14d内诱发出自发持续超过24h的房颤,其中4只在24h后、5只在超过48h后自行转复。转复后均未出现自发性房颤。 1、基础状态下BCL分别为500、400、300和200ms时的左心房ERP分别为173±24、168±28、167±24和152±22ms,肺静脉ERP分别为176±37、183±27、180±19和158±17m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左心房和肺静脉的ERP逐渐缩短。刺激3d后左心房的ERP分别为70±12、74±12、72±9和76±16ms,肺静脉分别为78±15、73±17、77±18和77±17ms,两者较基础值有明显的缩短(P<0.05),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2、反映ERP频率适应性的指标(ERP300-ERP200)/100ms在诱发房颤前肺静脉为0.22±0.06,房颤后明显降低,刺激3d后为-0.09±0.07,与房颤前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诱发房颤后肺静脉ERP频率适应性丧失明显,且出现逆转。左心房ERP在房颤后也出现频率适应不良,与肺静脉的变化一致。 3、基础状态下,在测量ERP时左心房和肺静脉的房颤诱发率分别为20.8%和12.5%(P>0.05);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两者诱发房颤的次数逐渐增加,在房颤持续3d后左心房和肺静脉的房颤诱发率分别为100%和93.3%(P>0.05)。 结论;基础状态下左心房和肺静脉的ERP和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ERP逐渐缩短并出现不应期的频率适应不良,房颤诱发率逐渐增高,但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本模型,房颤引起的肺静脉电重构进程与左心房相同,两者的房颤诱发率也无显著差异。 第二部分 普罗帕酮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肺静脉和左心房外膜电图的变化 背景及目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是临床上用于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常用药物。有研究发现,普罗帕酮呈使用依赖性地延长心房肌的不应期,进而增加心房激动的波长,使房颤不能持续。也有学者研究认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Ⅰ类药)并不增加波长,而是增加了房颤时的可兴奋间期。目前在持续性房颤转复时,抗心律失常药对肺静脉电生理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在房颤转复中肺静脉外膜电图的改变也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山羊持续性房颤模型,研究普罗帕酮使房颤转复时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外膜电图变化,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雌性山羊6只,体重37~45kg,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左侧开胸,在左心房游离壁缝合含4对银制电极的硅胶条,在左上肺静脉根部缝合1对电极。关胸后,经皮下隧道将电极导线引至颈部皮肤外。术后2周,将左心房的1对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刺激器,诱发维持时间超过24h的持续性房颤。然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2mg/kg/15min,4mg/kg/h维持)直至房颤终止。记录用药前后肺静脉和左心房房颤波周长(AFCL)的变化,分析用药前、用药后AFCL分别延长4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16s的间期内,肺静脉和左心房外膜电图的变化规律。 结果 6只山羊在经过静脉滴注普罗帕酮31.5±15.8mg后,全部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转复时间为32±16min。 1、用药前左心房和肺静脉AFCL分别为107.3±7.2ms和95.7±9.7ms,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2、用药前肺静脉的单电位比例为(46±9)%,左心房为(68±6)%(P<0.05)。肺静脉双电位及碎裂电位的比例分别为(22±5)%和(31±7)%,高于左心房的(16±3)%(P<0.05)和(16±3)%(P<0.05)。 3、静脉应用普罗帕酮后,肺静脉和左心房的AFCL均逐渐延长,在房颤转复前16s左心房的AFCL为225.4±34.6ms(P<0.05),肺静脉的平均AFCL为211.8±44.3ms(P<0.05),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4、静脉应用普罗帕酮后,肺静脉和左心房均出现单电位的逐渐增多,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逐渐减少,两者在AFCL延长40ms、80ms和转复前各16s的三种电位的百分比,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5、在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过程中,肺静脉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比例均高于左心房,单电位比例均低于左心房,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6、在房颤终止前,左心房先于肺静脉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显著减少或消失,当肺静脉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完全消失后,房颤才终止。 结论;普罗帕酮能显著延长肺静脉和左心房的AFCL,减少房颤时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比例;在持续性房颤转复过程中,左心房先于肺静脉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减少或消失,只有当肺静脉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完全消失后,房颤才终止。提示在本模型普罗帕酮对肺静脉电生理的影响在房颤的转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周俊彦;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心血管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玉堂,单兆亮;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75;R540.41;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左心房; 有效不应期; 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