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社会学在中国——一个学说史的反思
【6h】

法社会学在中国——一个学说史的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原汁主义:西方法社会学的历史源流与思想特征

二、西学东进: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演化历程

三、中国问题:法社会学的特色论题与特色原理

四、说长论短:对法社会学原理的基本定位与基本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法社会学是西方法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的流派,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法学思潮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本文从西方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证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源流、学术风格、特色原理与发展趋向。 本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立足于中国的法学研究”。在当代,中国虽未形成法学流派,但中国的法学研究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学术目标、学术范畴、学术内涵与学术特色。而法社会学这种取之于西方的学术原理也应该在中国有传播的历史、扎根的土壤、研究的范畴和创新的思维。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梳理自民国以来法社会学“洋为中用”的里程和规律。而且,这种梳理是一种独特的、立体的、比较的、新颖的、填补学术空白的过程。具体的创新有三:其一,以往的选题偏于论证法制问题而非法学问题,本文则将法学流派的研究作为罕见的视角;其二,以往的选题偏于对传统法律学说的归纳,而本文涉及对当代一些法学家之法律思想的评述;其三,以往关于法社会学的研究偏于介绍西方法社会学派的观点,而本文则侧重“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形成发展与特色研究。 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西方法社会学的学术大师、学术作品和学术思想,意在为中国法社会学研究提供理论铺垫;第二部分纵向勾划了法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脉络,旨在揭示法社会学在中国流行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第三部分归纳了中国法学家运用法社会学原理和法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各种观点,对在中国传播和成长的法社会学思潮进行立体分析和宏观透视;第四部分是笔者对法社会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分析了法社会学原理的优点与优势、缺陷与不足、趋向与前景。 第一部分:原汁主义——西方法社会学的历史源流与思想特征。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基础或基干,主要包括两大论题。一是揭示了西方法社会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将西方法社会学分为孕育、初创、发展、成熟四个时期,其中介绍了法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耶林、契克、狄骥、杜尔凯姆、埃利希、韦伯、庞德、霍姆斯等人的观点和贡献。二是概述西方法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法社会学的法概念、法关系、法功能、法价值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 第二部分:西学东进——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演化历程。这一部分是法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纵向历史轮廓。本文将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划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奠基时期,主要是民国时代,当时的法学家掀起了第一次研究法社会学的热潮;二是中断时期,主要是20世纪50-80年代,是西方法社会学被批判、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时段;三是发展时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社会学研究在中国东山再起、形成热势。 第三部分:中国问题——法社会学的特色论题与特色原理。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重点、独特部分。总结了中国目前所涉及的法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哲学的五大理论命题,即中国的法哲学基本范畴问题;中国的民间法与习惯法问题;中国的法律文化及法治建构问题;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问题;中国的法律运行与部门法问题。应该说,本文所承担的主要使命,就是从法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辨这些“中国特色”的法学热点、焦点论题。 第四部分:说长论短——对中国法社会学原理的基本定位与基本评价。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或评价部分,也是难度最大的章节。本文以“路是宽的”、“道是窄的”、“渴望创新”为题,从优势、缺陷、趋向三大方面分析了法社会学原理的利弊与前景,并对中国法学流派的成长寄予了期望,提出了创建中国法学流派主客观条件的指标体系。虽然,这类探索不过是“微人轻言”,但对于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流派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阅价值。 总体而言,在社会实践和法学兴盛的时代潮流推动下,法社会学在中国成长起来,堪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当代中国法学界的一股强大思潮。这种思潮,以“活法”、“民间法”、“自发秩序”、“社会规则”、“社会控制”、“法律操作”、“法律实效”等观念为核心,影响着现代法哲学、法史学研究,成为观察中国法学发展脉络的一条路径。本文的主旨,正在于从法社会学流派的洞察之中,架起一座西方法学通向中国法学、传统法学通向现代法学、理论法学通向社会实践的桥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