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6h】

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逾期举证法律后果概述

第一节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含义的界定

一、举证时限制度含义的探讨

二、举证时限与逾期举证法律后果之间的关系

三、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含义的界定

第二节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相关问题

一、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承担主体

二、逾期举证法律后果所涉及的权利范围

三、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例外情况

第三节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建立的必要性

一、设置逾期举证法律后果是由诉讼程序的安定性决定的

二、是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效益的需要

三、是发展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四、是稳定裁判既判力、加强司法裁判权的需要

第二章我国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落差的一般考察

第一节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司法实践现状

一、司法实践现状的考察

二、对不同观点涉及问题的探讨

三、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出现落差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我国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立法不足

一、与现行《民事诉讼法》相冲突

二、证据失权的效果过于严格,缺乏正当性基础

三、严格的证据失权效果与新的证据之界定不科学的矛盾

第三章国外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有关逾期举证法律后果规定的考察

第一节国外有关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规定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法国

四、日本

第二节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立法中有关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规定

一、台湾

二、澳门

第三节小结

一、国外在证据失权规定方面的对比分析

二、国外与我国相关规定方面的差异

第四章完善我国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具体设想

第一节重构我国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理由

一、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化与举证能力的不足

二、逾期举证法律后果设置的局限性

三、法律后果单一

第二节对完善现有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具体设想

一、说明义务的负担

二、强制提供证据材料

三、给予逾期罚款制裁

四、承担诉讼费用

五、证据失权

第三节建立相对完善的诉讼制度

一、建立完备的审前准备程序

二、完善法官释明权制度

结 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和基础。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诉讼理念及司法实践中,一直奉行的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思想,为了追求实体上的绝对公正,证据可以随时提出,法庭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可以多次重复开庭,使证据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大量案件久拖不决,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病,法院的权威受到损害,司法公正受到影响,“证据随时提出”已成为民事诉讼急待完善的一处“硬伤”。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一次在司法解释中对举证时限制度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我国的民事诉讼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迈进了一大步。它的建立促使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限内,积极举证,大大提高了民事审判效率,进一步完善了民事审前程序,推动了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乃至司法改革进程。因此,对举证时限制度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极具意义的。 然而,由于举证时限制度刚刚在我国建立不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在逾期举证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证据失权的规定,与发现案件真实的诉讼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且对当事人合法权益无法实现构成潜在威胁,致使证据失权这一法律后果在实践运行中存在诸多争议。如何在提高诉讼效率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的基点,成为完善这项制度的热点。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在平衡公正与效率之后做出“均衡”的理性选择,对重新构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法律后果进行了探讨,以完善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探讨举证时限制度概念入手,介绍了我国民事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基本内容及建立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考察了我国目前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实施的状况,对持不同做法的理由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我国现有的逾期举证法律后果规定中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对美、德、日、法及我国台湾、澳门地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介绍及对比总结,找出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力争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第四部分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对我国民事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规定提出了相应的完善与具体构想,特别是在重构我国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方面,应做多元化的立法思考,以此探寻缜密完善举证时限制度的良好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