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6h】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类案介绍4

(一)证据失权类

(二)处罚当事人类

(三)不处罚类类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辩证分析

(一)当事人自我责任和诉讼义务的平衡

(二)实体正义需求和程序正义需求的平衡

(三)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平衡

(四)个案真实和司法公平的平衡

三、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制度的沿革及现状

(二)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建议

(一)修正司法解释与民诉法不符的规定

(二)补充司法解释缺失的部分

(三)明确证据失权法律后果的适用范围

(四)加大逾期举证处罚的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举证期限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并实施举证期限制度不仅仅是维护了程序正义、提高了司法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对于法律的重视和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2012年8月我国立法机关修订了《民事诉讼法》,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开始实施。新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第六十五条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这标志着举证期限制度从司法解释上升为正式法律,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推进了我国的法治进程。但是新民事诉讼法只在第六十五条中做了概括性的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这种概括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文本的法落实到实际的法,将举证期限制度落到实处,又让当事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法律后果,这就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继续研究和实践。
  据此,本文以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为线索,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所涉及的不同关系的平衡进行辩证的分析,最后结合司法实践需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类案介绍,笔者选取了6个典型案例,并分为证据失权类、处罚当事人类、不处罚类等三类,类型化案例更有利于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为下文的论证提供了素材,有利于强化论证的效果。
  第二部分就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进行了辩证分析。该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从当事人自我责任与诉讼义务的平衡方面对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承担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需求的平衡方面对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承担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再次,从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平衡方面对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承担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个案真实和司法公平的平衡方面对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承担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该部分首先陈述了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的沿革及现状。其次指出了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司法解释的规定与民诉法不符;司法解释有缺失;没有发挥证据失权的作用;逾期举证的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
  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建议。该部分结合前文提出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制度提出了四点建议:修正司法解释与民诉法不符的规定;补充司法解释缺失的部分;明确证据失权法律后果的适用范围;加大逾期举证处罚的力度。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介绍,结合案例就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承担法律后果进行了辩证分析,并就我国目前的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希望本文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制度的发展与进步有所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