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混合方法
【6h】

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混合方法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公众的有序参与”,并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转型,过去传统的社会联系被打破,不断涌现的社会抗争使得现有的沟通方式显得乏力,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出路,就是开辟新的参与途径,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提高参与的效率,满足公众的参与要求,提高政府的发言数量、发言质量和发言重量。根据《2015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份,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过15万个,政务微博已成为党政部门的“标配”,为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搭起了新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利用好政务微博这一平台进行政府与公众有效的互动,引导公众将现实社会的诉求与虚拟社区中的表达结合起来实现有序的公众参与,是目前我国政府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学界研究的热点。要更好的发挥政务微博的这一作用,需重视并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通过政务微博进行政务信息浏览、与政府互动交流,更需要从公众的参与需求出发,探析出影响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完善政务微博的管理。国内现存关于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研究寥寥无几,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发现现存文献对于公众在线参与的研究缺乏有力度的解释框架,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方面原因:(1)在该领域的理论支撑是来自于商业环境背景下的理论(如:技术接受模型)和政治学和哲学领域的民主理论,这种借用相邻领域的理论,进行“折衷”的理论使用,使得研究者忽略了政府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电子政务的特点,影响了其针对公众电子参与的解释力度;(2)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来证实已有的相关理论而可能阻碍了新的理论因素的发现;(3)纯理论研究忽视现实环境因素而不能有新的研究结论;(4)碎片化地研究视角可能会影响宏观视角的研究。根据以上现象,为了更加系统化的研究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因素,需要一种归纳方法来发现新的理论因素和证实碎片化的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混合研究设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针对有哪些因素影响公众参与政务微博的意愿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对政务微博、公众参与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运用信息计量方法对“公众参与”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制定研究技术路线:质性研究-提出理论模型-量化分析-提出对策-研究展望;其次,使用扎根理论,通过Nvivo8.0进行访谈材料的编码分析,实现理论饱和,得出了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分析框架,根据分析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将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各类影响因素转化成问题编制在问卷中,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整体对政务微博的传播、运营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通过质性与量化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政府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媒介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公众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媒介因素与政府因素、公众因素与政府因素、媒介与公众因素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职业、收入、学历、使用频次与公众参与意愿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模型总体效果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政府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媒介因素和公众因素对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较强。基于此,本文针对研究发现分别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设区域政务微博信息关联矩阵,构建微政务整合平台;完善政务微博制度建设,形成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加强互动力、传播力、整合力、挖掘力、表现力的建设,提升政务微博凝聚力;营造公众参与良好氛围;加强政务微博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运营能力;把握媒介运营规律,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立足公众需求,增强用户满意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