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研究
【6h】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全媒体视角的传播理论概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概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概念界定

第三章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检验

第二节 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调查结论与不足

第四章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事件缘起

第二节 问题产生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五章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策略

第一节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原则

第二节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路径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作者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2:调查问卷及编码手册

展开▼

摘要

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已日趋激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意识形态之争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思潮在网络平台中话语权的竞争。本文认为,意识形态在网络平台的话语权竞争主要是通过对把关人权力的争夺、话语议程设置权力的争夺,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媒体时代综合宣传路径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现状、话语议程设置现状、把关人权力现状,以及如何解决其网络话语权实质问题,是本文的关键所在。
  首先,本文结合当前最新的传播学概念——以全媒体时代作为研究背景,在剖析全媒体背景概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尝试拓展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研究的范围及深度。同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时期的功用与网络传播时期所产生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利用全媒体思维、技术可以有效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其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争夺战,归根到底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争夺自会不战而胜。因此本文在开篇首先详尽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学习习近平同志自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之后,本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再次,如何有效制定网络宣传工作的原则与建设路径,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合理地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证分析,需要结合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即话语权影响效果、传播形式与载体、话语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效果、传播形式与载体、话语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结合2016年六月至七月在互联网中发生的一系列社会话题,利用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完整的图表展示,诠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话语的争夺战中的动态表现。本文选择从资本与技术两个视角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个体中心论已经取代了威权主义中心论,网民能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与传播者。而且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新闻媒体机构经常与其他利益群体达成妥协,掩盖、修饰或重构一些重要的事件。这就使得互联网技术(搜索引擎、自媒体平台)分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造成对社会主义网络话语议程设置的影响,并且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把关人权力。
  因此本文得出结论:第一,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力影响程度深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拥有多种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网络中式微的方面不容忽视,应当继续加紧改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补充,那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必然会遭到进一步分解,这样网络阵地就会全面丧失,其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全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方面传播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契机。宣传工作者要抓紧这个时代,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加速全媒体融合。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宣传工作原则,围绕这一原则,加快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步伐,同时宣传工作思维、技术与方法方式要及时更新,及时补充。网络宣传部门恪守“把关人”职责,并主动进行网络话语主题议程设置,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氛围。
  最后,本文结合人民日报的全媒体中央厨房的示范功能进行了具体解释。本文认为,宣传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但同时网络媒介的介入,使得自下而上的传播也成为主流。当前党和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要充分占据已有的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影响力,主动发布与自身内容、意识形态建设相关的报到,但是与传统大众传播不同,要充分迎合年轻人审美与阅读习惯,增强理论与实证的解读与分析,强化宣传部门的权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