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离散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评价研究
【6h】

离散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2智能制造能力评价综述

2.1国家及浙江省政府推进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

2.2 理论基础

2.3智能制造能力的评价研究

2.4 相关评价方法概述及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3.2 评价指标的约束条件

3.3 本章小结

4 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模型

4.1评价模型构建

4.2 智能制造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

4.3 本章小结

5两种指标综合权重的计算及对比分析

5.1 AHP-粗糙集理论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5.2 DEA法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5.3 两种指标综合权重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评价指标的应用结果分析

6.1 企业背景

6.2 评价指标的应用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2 智能制造能力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3 智能制造能力指标参数范围调查表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面对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事实,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努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该战略的核心是实施智能制造,但是由于目前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发展路径、可行方向等方面的困惑,使得智能制造的推进进程缓慢。 首先本文以离散型制造企业为研究主体,以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及DEA法对智能制造能力进行评价。在总结前人制造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制造、传统制造及制造能力的特征,建立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智能交付速度控制能力、智能成本控制能力、智能质量控制能力、智能需求供应能力及智能柔性水平5个核心能力,具体包括18个评价指标。 其次通过对浙江省A股上市的13个离散型制造企业的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粗糙集理论依据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以降低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最后根据黄金分割点对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得出最终的综合权重,在避免主观性的同时又不完全依赖客观性,使本文的研究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同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指标综合权重进行计算,把得到的综合权重与 AHP—粗糙集法得到的综合权重以及现实情况进行比较,验证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再则根据得出的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权重、指标参数范围代入建立的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模型,计算得出W企业5个核心能力的验证结果以及该企业总体的智能制造能力结果,验证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最后根据得出的验证结果,与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智能制造能力较差的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智能制造能力中等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智能制造能力较强的企业以提高生产柔性水平为目标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离散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