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及心脏舒缩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6h】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及心脏舒缩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

1. 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2.2诊断标准

2.3纳入标准

2.4排除标准

2.5选用仪器

2.6观察方法

2.7统计方法

3.结果

3.1证型分布情况

3.2血脂紊乱情况

3.3心功能异常情况

4.理论与探讨

4.1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认识

4.2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4.3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及心功能损害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及心脏舒缩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旨在探索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客观化指标;同时把高血压病不同证型与血脂紊乱情况结合起来,预测其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危险性。方法:1、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2、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请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上述临床资料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版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证候结论。4、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组不同证型之间及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在试验组各证型之间血脂的比较中,痰湿壅盛型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最明显,与其他三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阴阳两虚型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明显,与肝火亢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在试验组各证型之间心功能的比较中,阴阳两虚型射血分数(EF值)较其他三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阴虚阳亢型比较则有统计学差异;痰湿壅盛型E/A下降不明显,与其他三型比较有显著差异。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尤以胆固醇(TC)升高和HDL-C降低最明显,并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E/A值降低。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和EF值降低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E/A值也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4、试验组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著录项

  • 作者

    张云飞;

  •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诊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莺;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59.441;
  •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证型; 血脂紊乱; 心脏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