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
【6h】

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1.研究方法

1.1 研究流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及偏倚风险评价

1.5 数据提取

1.6 meta-分析

1.7 证据质量分级及其影响因素

2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

2.5 证据质量分级

3.讨论

3.1 纳入研究风险评估

3.2 证据质量

3.3 meta-分析结果

3.4 定性分析结果

3.5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 结论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文献综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

附录2:检索策略

附录3:数据提取表

附录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针刺与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统计分析,以明确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1.文献检索
  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to March2014)、Medline(1946 to March2014)、OVID(All EBM Reviews,to March2013)、Embase(to March2014)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WHO ICTRP);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4年3月)、中国知网(CNKI,1950-2014年3月)、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3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14年3月);手工检索针灸领域重要期刊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
  2.纳入标准
  中英文的随机对照研究,受试者符合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试验组以针刺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以百忧解为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老年病人临床评定量表(SCAG)、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不良反应率。
  3.数据提取及分析
  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进行数据提取,并填写统一制定的数据提取表格,缺少的数据通过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获取,任何分歧将通过讨论或第三方仲裁解决。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制作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meta-分析使用Revman5.2.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证据质量分级采用GRADEEprofiler3.6软件进行。
  结果:
  1.总共纳入1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81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03例,对照组910例。患者年龄38~85岁,病程20天~26年,男性病例多于女性。
  2.定量分析结果:针刺VS百忧解临床有效率[OR=2.30,95%CI(1.66,3.19)],电针 VS百忧解临床有效率[OR=1.32,95%CI(0.65,2.68)],17项 HAMD评分[MD=-0.68,95%CI(-1.42,-0.06)],24项 HAMD评分[MD=-2.45,95%CI(-4.19,-0.71)],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D=-1.40,95%CI(-3.10,-0.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评分[MD=-5.23,95%CI(-10.57,0.11)],Barthel指数评分[MD=16.32,95%CI(13.92,18.71)],不良反应率[OR=0.10,95%CI(0.05,0.19)]。
  3.定性分析结果:平均起效时间[MD=-4.38,95%CI(-6.67,-2.00)],老年病人临
  床评定量表(SCAG)评分[MD=-1.45,95%CI(-3.65,0.7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MD=0.22,95%CI(-2.21,2.65)],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MD=-1.53,95%CI(-2.47,-0.58)]。
  结论:
  1.针刺与百忧解相比,在提高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在降低HAMD评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独立活动能力方面二者相差不大。证据质量低,结果需谨慎对待。
  2.针刺与百忧解相比,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结果稳定,但证据质量低等,结果仍需谨慎对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