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系统评价
【6h】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

2.纳入研究资料

3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评价结果

4临床疗效分析

5证据等级的评价

6收录处方及药物频数统计

讨论

1.古代医家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2.现代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3.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讨论

4.本研究对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指导意义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本课题的不足

2今后科研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1.中医药对神经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ND),是一种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中医治疗对神经性皮炎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副作用较低。临床上对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报道越来越多。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性,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中医药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运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检索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时间截止至2015年10月31日。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照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5.1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工具包括6个方面:随机分配方案;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针对每一研究结果评估);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针对每一研究结果评估);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分析证据质量。计数资料采用Peto方法选用比值比OR(odds ratio),均以计算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判断联合各试验进行分析的合理性,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各试验间的异质性检验,如果同质性好(P>0.1)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同质性不好(P<0.1)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收集文献175篇,排除不合格文献,通过阅读全文,诊断明确为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指标标准一致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1997版)或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最终纳入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12篇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共计1182例病人,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学评估等级大部分为B级,部分为C级。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结果显示中药内服临床疗效与西药的对比OR为2.66;95%CI为[1.58,4.50],Z值为3.66,P=0.0002,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内服并用中药外洗的临床疗效与西药的对比OR为4.33;95%CI为[2.25,8.35],Z值为4.38,P<0.0001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内服并用外用外涂软膏临床疗效与西药的对比OR为2.72;95%CI为[1.36,5.42],Z值为2.83,P=0.005<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内服+中医理疗临床疗效与西药的对比OR为3.33;95%CI为[1.68,6.60],Z值为3.45,P=0.0006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整体疗效用中药较西药治疗神经性皮炎要好。
  结论:目前证据显明,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与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本研究的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中报告质量不够高。存在多种方法学缺陷,难免产生各种结果选择性偏倚,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及真实性。期待有更高质量的完全临床试验来对本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的证实,提供更多更好的临床证据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