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新近系沙湾组二段沉积体系研究
【6h】

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新近系沙湾组二段沉积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1.2.2 水下扇研究现状

1.2.3 春光区块沙湾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演化特征

2.2 地层沉积特征

第3章 沙湾组层序地层格架

3.1 层序地层学理论

3.1.1 层序地层模式

3.1.2 研究区采用模式(T-R模式)

3.2 人工合成记录与层序地层对比

3.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3.3.1 地层终止关系

3.3.2 地层界面识别

3.3.3 体系域与层序划分

3.3.4 层序地层格架

3.4 沙湾组二段层序地层模式

第4章 沙湾组二段砂体识别与平面展布

4.1 砂体识别原理

4.1.1 速度分析

4.1.2 波形分析

4.2 沙湾组二段砂体的地震剖面识别

4.3 沙湾组二段砂体平面展布

第5章 沙湾组二段沉积体系

5.1 沉积构造单元

5.2 物源分析

5.3 沉积相分析

5.3.1 辫状河三角洲

5.3.2 滩坝

5.3.3 水下扇

5.3.4 沉积相模式

5.4 沉积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沉积体系是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相互联系的沉积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三维沉积体,对油气地质、储层预测及圈闭研究等起着重要作用。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自2005年2月排2井在新近系沙湾组钻遇高产工业油流以来,沙湾组已发现多个岩性油气藏,建成了春光油田。但之后部署的多口井相继失利或没达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该地区的砂体特征、地层关系以及沉积体系等不够了解,缺乏地震资料与地质规律的有效结合。
  针对上述现象及问题,本文选取春光区块沙湾组二段为例,以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区块内沉积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砂体识别与展布分析、沉积体系研究等内容。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进展和认识:
  (1)沙湾组二段为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三级层序,以由陆上不整合面和最大水退面组成的复合面为层序界面,内部发育最大湖泛面,该面之下为水进体系域,沉积体呈退积形式堆砌;之上为水退体系域,沉积体呈进积形式堆砌。
  (2)研究区内沙二段中砂岩多为Ⅰ类砂岩,砂体单层厚度较小(多小于10m),在地震剖面上一般显示为右下倾斜对称波形(负极性),振幅自中心向两侧尖灭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3)沙二段共发育九套砂层组,前三套发育于水进体系域中,西北部砂体呈扇形;南部或东南部砂体整体呈条带状,单个砂体呈条形或扇形。后六套砂层组形成于水退期间,前期砂层组整体呈条带状,后期砂体整体呈片状;第七到第九套砂层组只存在于工区的南部区域。
  (4)研究区分为凸起、滨浅湖、和半深-深湖沉积构造单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和水下扇三种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分布在研究区北部,滩坝分布在中部,而水下扇多分布在南部水体较深区域。区域内物源来自北部凸起构造高位,水进时期主要是北西向物源;水退时期增加了北(东)向的沉积物供给。
  (5)研究区在沙二段时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前者发育在陆地到湖泊的过渡地带;后者完全发育于湖泊中,包括滩坝和水下扇等沉积类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