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6h】

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实践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4.1 难点

1.4.2 创新点

第2章 政治传播理论概述

2.1 政治传播的概念界定

2.2 我国政治传播的主体

2.3 我国政治传播的对象

2.4 我国政治传播的传播载体变革

第3章 可视化信息及H5在我国政治传播中的兴起

3.1 可视化信息的内涵

3.2 可视化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早期运用

3.3 可视化信息与H5

3.4 H5在我国政治传播中的兴起

第4章 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技术应用

4.1 屏性超文本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4.1.1 从线性文本到H5超文本技术应用

4.1.2 从纸性媒介到H5屏性媒介技术应用

4.2 “沉浸式”智能交互模式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4.2.1 文本与阅读主体的交互模式的应用

4.2.2 智能移动场景模式的应用

4.3 强共享性信息载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4.3.1 跨终端与轻应用模式的应用

4.3.2 多级传播模式的应用

第5章 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文本应用

5.1 强调修辞的H5文字文本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5.1.1 修辞在H5政治信息传播的必要性

5.1.2 “悦读”模式的文字文本在H5中的应用

5.2 强调“对话”的H5影像文本的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5.3 强调“关系”的H5受众参与式文本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5.3.2 依靠“关系”的受众参与式文本在H5中的应用

第6章 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效果

6.1 可视化的H5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6.1.1 政治信息传播中受众的“去精英化”

6.1.2 受传关系由“训示型”转变为“对话型”

6.2 可视化的H5信息对政治环境的影响

6.2.1 提高政治传播效能,推动政治社会化

6.2.2 促进政治参与功能,缓解公众政治冷漠

6.2.3 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政治信息的传播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可以维系现有政治文化。十九大后我国在进行政治传播时,愈发注重新媒体技术强大的受传效果,可视化H5信息近年来在政治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可视化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其中包含对政治传播概念的剖析,以及对我国政治传播中主体与客体的界定。政治传播的发展是媒介变革与升级过程,凸显的是一种正向的技术变迁,所以笔者在这一部分还梳理了我国政治传播中媒介技术的交替与革新。
  本文的第二部分立足于可视化信息以及H5信息在我国政治传播中的兴起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可视化信息的内涵,梳理了可视化信息在政治传播早期运用的代表,其中数据新闻、图表、动画、视频和H5都是可视化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主要形式。同时笔者对H5信息从广义上进行了的界定,并介绍了可视化的H5信息在我国政治传播中的兴起过程。
  本文的第三部分运用文献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重点探讨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技术应用。包含屏性超文本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沉浸式”智能交互模式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以及强共享性信息载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从物质技术属性层面探究媒介影响力对政治传播控制力的作用。
  本文的第四部分运用文献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重点探讨可视化的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文本应用。包含强调修辞的H5文字文本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强调“对话”的H5影像文本的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以及强调“关系”的H5受众参与式文本应用。透过社会能动属性深度探究形成可视化H5信息广度表达与受众深度理解的内核。
  本文的第五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可视化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即H5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探究运用H5进行政治传播对受众和对政治环境的影响。对受众影响表现在,政治信息传播中受众的“去精英化”以及政治传播中的受传关系由“训示型”转变为“对话型”。对政治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提高政治传播效能,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参与功能,缓解公众政治冷漠;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本文力求通过归纳可视化H5信息在政治传播中的发展,分析其技术应用、文本应用典型案例以及收集受众意见反馈,助力可视化H5信息实现在政治传播中的良态发展,给未来政治传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