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6h】

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意义

1.1.1我国部分城市旧城中心区衰退的现状

1.1.2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动力

1.2重要概念界定

1.2.1旧城中心区

1.2.2城市复兴

1.3论文的研究目的

1.4论文的研究方法

1.5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1.6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从更新到复兴——城市中心区复兴的背景研究

2.1美国城市中心区衰落的背景与城市更新运动

2.1.1 1950-1960年代的城市更新运动

2.1.2 1970年代以后的邻里复兴

2.2欧洲城市中心区衰落的背景及城市复兴

2.2.1欧洲二战后的城市重建

2.2.2 1970年代的英国内城问题

2.2.3 1990年代欧洲的城市复兴

2.3我国城市中心区衰落的背景及更新历程

2.3.1近代城市中心的形成

2.3.2解放后的城市中心建设

2.3.3我国城市旧城中心区形态发展的几种模式

2.3.4我国城市旧城中心区的衰落

2.4城市复兴——我国城市旧城中心区发展的选择

2.4.1战后城市改造实践发展的趋势

2.4.2更新与复兴——方法策略上的区别

2.4.3城市复兴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2.5本章小结

第3章旧城中心区复兴的理论研究

3.1城市中心区理论

3.1.1单核心与多核心——地理学中的城市中心理论

3.1.2成本与收益——经济学中的城市中心理论

3.1.3聚集与扩散——规划理论中的城市中心

3.2城市更新理论(Urban Renewal)

3.2.1 理念的转变——从形体规划论到人本主义

3.2.2操作方法的转变——从大规模重建到小尺度渐进式更新

3.2.3价值观的转变——从单一目标的物质改造到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

3.2.4我国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

3.3城市复兴理论(Urban Regeneration)

3.3.1城市复兴理论的形成基础

3.3.2城市复兴的内容

3.4本章小结

第4章城市设计与旧城中心区的复兴

4.1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

4.1.1城市设计的含义

4.1.2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的关系

4.2旧城中心区的主要特征

4.2.1中心性

4.2.2密集性

4.2.3高价性

4.2.4复合性

4.2.5历史性

4.2.6制约性

4.3城市设计方法在旧城中心区复兴中的优势性

4.3.1城市设计在设计程序中的定位

4.3.2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

4.3.3城市设计实践类型

4.4城市设计在旧城中心区复兴中的作用

4.4.1寻找发展机会

4.4.2激发中心区活力

4.4.3强化中心区意象

4.4.4确保参与,建立共识

4.5本章小结

第5章我国旧城中心区的复兴

5.1我国旧城中心区的现状

5.1.1物质形态现状

5.1.2社会及经济现状

5.2国内四个城市的旧城中心区调查

5.2.1杭州旧城中心区调查

5.2.2青岛旧城中心区调查

5.2.3宁波旧城中心区调查

5.2.4常熟旧城中心区调查

5.2.5调查的横向比较

5.3我国旧城中心区的主要矛盾

5.3.1高价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5.3.2城区发展与历史保护的矛盾

5.3.3高密度与宜人环境的矛盾

5.3.4不同主体价值取向的矛盾

5.4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现实目标

5.4.1改善旧城中心区物质环境品质

5.4.2完善旧城中心区功能结构

5.4.3保护发扬旧城中心区风貌特色

5.4.4提高旧城中心区活力

5.5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基本原则

5.5.1整体协调原则——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5.5.2复合多元原则——尊重城市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5.5.3可持续发展原则——新旧共生,紧凑生长

5.5.4过程原则——循序渐进,动态调整

5.5.5开放性原则——建立参与机制,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

5.5.6从生活出发的原则——关注日常生活空间,激发旧城中心区活力

5.6本章小结

第6章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

6.1整合城市要素,促进要素的相互渗透

6.1.1建设立体化空间

6.1.2建设城市综合体

6.1.3城市要素渗透结合

6.2提倡综合使用功能,促进中心区多样性

6.2.1土地的综合使用——波茨坦广场重建项目

6.2.2将内城作为居住的场所——德国IBA项目

6.2.3综合使用的小规模项目——美国奥克兰市老城区的复兴

6.3构建中心区公共交通与步行交通编织的网络

6.3.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6.3.2发展步行化交通网络,创造安全、便捷的内部环境

6.3.3充分利用支路系统

6.4保护与利用并重,凸显旧城中心特色

6.4.1新旧共生,保护与利用并重

6.4.2加强意象设计,凸显旧城中心区特色

6.5利用奖励及税收措施,协调开发利益

6.5.1容积率奖励技术

6.5.2开发权转移

6.5.3税收调整

6.6建立广泛参与机制,组成城市复兴的合作伙伴组织

6.6.1安斯汀的“梯子理论”

6.6.2公众参与的主要策略

6.7本章小结

第7章青岛旧城中心区的复兴对策

7.1青岛旧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与衰退特点

7.1.1青岛市旧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7.1.2青岛旧城中心区的衰退特点

7.2青岛旧城中心区复兴面临的问题分析

7.2.1现实的困难

7.2.2区域的优势

7.2.3复兴的机遇

7.3几个城市设计方案的比较

7.3.1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的规划方案

7.3.2清华大学的城市设计方案

7.3.3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方案

7.3.4三个方案的比较

7.4复兴的城市设计建议

7.4.1运用城市设计整合思想,寻求整体发展

7.4.2调整中山路区域的功能结构

7.4.3加强步行网络建设,疏解机动车交通,发展公共交通

7.4.4完善旅游设施和体系

7.4.5政策支持与城市设计奖励

7.4.6市民参与,加强合作

结语

表格及图片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中心区出现了明显的物质老化和社会活力减退现象,振兴衰退的旧城中心区成为当今城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所处的困境,结合城市复兴理论,研究我国旧城中心区的特点、矛盾及其深层次原因,希望通过整体有效的城市设计实现旧城中心区的综合复兴,旨在为我国旧城中心区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论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提出了研究课题。就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背景,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内容和总体框架,并对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回顾了西方城市更新与复兴的历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针对我国旧城中心区衰落的原因、过程,提出“综合的复兴”是我国旧城中心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研究了有关城市中心区、城市更新以及城市复兴的理论,形成论文主要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分析了旧城中心区的主要特征以及城市设计的特点,论述了在旧城中心区的复兴中,应用城市设计的意义。 第五章:以青岛、杭州、宁波、常熟四个城市的实地调查为背景,对当前我国旧城中心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提出旧城中心区复兴的现实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六章:在理论总结及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 第七章:将策略理论应用于实际,通过对青岛市的个案研究,提出复兴青岛市旧城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