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
【6h】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美学价值

1.2.2保留地域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1.2.3创造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

1.2.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研究视角

1.3.1系统化视角

1.3.2人性化设计视角

1.3.3景观生态视角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框架

第二章休闲的相关研究

2.1休闲与休闲活动

2.1.1休闲的概念

2.1.2休闲的重要性

2.1.3休闲的发展概况

2.1.4休闲空间研究

2.2使用者的心理研究

2.2.1环境—行为研究

2.2.2需求等级论

2.2.3心理需求研究

2.2.4人在滨水空间中的心理特征

2.3使用者的行为研究

2.3.1滨水休闲行为的类型

2.3.2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

2.3.3休闲空间的使用者及其行为特征

2.3.4休闲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

2.4有关户外休闲活动与场所的问卷调查

2.4.1人群行为状态记录:(记录总人群160)

2.4.2大众行为调查

2.4.3喜好设施、环境

2.4.4时间与距离要素

第三章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研究

3.1城市滨水区的相关阐述

3.1.1城市与滨水关系

3.1.2城市滨水区的含义

3.1.3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与功能

3.1.4类型

3.2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发展概况

3.2.1国外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概况

3.2.2国内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概况

3.3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概念

3.3.1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含义

3.3.2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界定

3.4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内涵

3.4.1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构成要素

3.4.2城市滨水休区闲空间的基本属性

3.4.3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特征

3.4.4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类型

第四章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途径

4.1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目标

4.2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原则

4.2.1整体性原则

4.2.2人性化原则

4.2.3自然生态原则

4.2.4历史性原则

4.2.5开放性原则

4.2.6亲水性原则

4.2.7观赏性原则

4.3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途径

4.3.1用地功能调整

4.3.2道路空间形态整合

4.3.3景观系统组织

4.3.4场所特征营造

4.4滨水区建筑设计途径

4.4.1视觉的延续性

4.4.2建筑形态的控制

4.4.3过渡性空间的设计

4.4.4桥梁——城市空间的结合要素

4.4.5小结

4.5滨水区景观要素控制途径

4.5.1人的空间感受导引

4.5.2水体景观导引

4.5.3滨水绿化配置导引

4.6滨水区休闲场所设计途径

4.6.1体育性休闲场所的设计

4.6.2娱乐性休闲场所的设计

4.6.3文化性休闲场所的设计

4.6.4自然性休闲场所的设计

4.7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设计的评价标准

4.7.2生态多样性标准

4.7.3亲水休闲性标准

4.7.4易识别性标准

4.7.5用地多样性标准

第五章实例评析

5.1青岛市前海景观步行道规划

5.1.1项目概况

5.1.2现状研究

5.1.3空间形态的整体设计

5.1.4滨海地区节点设计

5.1.5评析小结

5.2济南市大明湖公园规划评析

5.2.1项目概况

5.2.2大明湖公园改造的缘由

5.2.3大明湖公园改造研究方法

5.2.4大明湖公园空间形态的整体设计

5.2.5大明湖公园的节点设计

5.2.6评析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外的典型实例,结合参与的两个大型滨水休闲空间的规划项目,运用系统论、景观生态学及各类城市设计理论和景观规划理论,对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特性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建构。全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框架等。 第二章休闲与休闲活动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包括休闲、休闲空间、滨水区和滨水区休闲空间。然后,本文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内涵引申,剖析了国外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建设情况,并对我国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建设提出看法。 第三章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研究:首先对城市与滨水的关系、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含义、空间界定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叙述了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构成要素、基本属性和组合类型。 第四章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重点阐述了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途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确立了规划目标和原则;然后从空间形态和景观生态的角度,阐述了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途径;接着,从建筑设计途径、景观要素控制途径、休闲场所设计途径三方面入手,讨论了滨水休闲空间的细部设计;最后,对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进行阐述。 第五章实例分析:结合青岛前海景观步行道规划和济南大明湖公园改造规划这两个实例,说明上述规划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从现状研究、改造方法、整体设计、节点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实践中验证了课题提出的规划方法。 最后结语部分指出: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以现状调研为设计基础,注重整体性的把握和对滨水区的景观生态性的考虑,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活动参与,使人成为休闲空间的真正主人。

著录项

  • 作者

    游小文;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 学科 城市规划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戴慎志,闫整;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休闲空间规划; 组合类型; 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