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哀”与“佗”日本40,50代建筑师设计理念及作品表现
【6h】

“哀”与“佗”日本40,50代建筑师设计理念及作品表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2.1 研究现状

2.2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范围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范围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日本美——“哀”与“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日本人的基本性格特征

2.1 调和中庸

2.2 敏感纤细

2.3 简约淡泊

2.4 含蓄暧昧

第三节 日本人的精神美意识

3.1“哀”

3.2“佗”

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设计理念

第一节 消隐建筑

1.1 让建筑消失——限研吾

1.2 透明性——妹岛和世

1.3 退隐——竹山圣

第二节 体现临时

2.1 临时性——伊东丰雄

2.2 临时性纸建筑——坂茂

2.3 时感——大江匡

第三节 回归简朴

3.1 素形——内藤广

3.2 低技生态策略——藤森照信

3.3 新“数寄屋”——石井和纮

3.4 空无——安藤忠雄

第四节 其他——40,50代建筑师众相

4.1 长谷川逸子

4.2 高松伸

4.3 渡边诚

4.4 高桥品子+高桥宽

4.5 宫崎浩

4.6 青木淳

第四章 作品——表现

第一节 消隐

1.1 透明

1.2 格栅

1.3 置入地下

第二节 轻盈

2.1 材料——轻薄表皮

2.2 颜色——淡雅,以白为主

2.3 Super Flat——二维化表现

2.4 结构——薄檐细柱

2.5 形式——动感飘逸

第三节 朴实

3.1 表层体现——新“数寄屋”

3.2 深层体现——静水流深

第四节 日本40,50代建筑师作品表现一览表

第五章 结论与原因

第一节 结论

1.1“哀”性表现——此时期较为突出

1.2“佗”性表现——并非时代主流

第二节 原因

2.1 表层原因——科技因素

2.2 深层原因

第六章 展望和结语

第一节 展望

1.1 日本60、70代建筑师出道的社会背景

1.2 代表性建筑师解析

1.3 结论——“哀”性美建筑创作潮流仍将延续

第二节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日本 40,50,60代著名建筑师网址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哀”与“佗”是日本传统美之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日本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者结合共同渗透在文学、艺术之中,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并拥有各自独特的内容。同时,这两种独具个性的美,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呈现出种种的表现,体现出不同的侧重。
   出生于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日本建筑师,他们是当代日本建筑界的主导力量,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他们的创作理念与作品表现都展现出某些相似的特质,这就是“哀”与“佗”之美。通过归纳法的运用,笔者将这些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分成三大类:“消隐建筑”、“体现临时”、“回归简朴”;将他们的设计作品的特征归纳为“消隐”、“轻盈”和“朴实”。并在结论部分论证了此两代日本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作品表现与“哀”和“佗”这两种美的内在联系。文章的最后还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当代日本形成这两种美学思潮的原因。
   这两代建筑师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的美学,从而形成了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美学形式。这些建筑既充溢着明显的日本美气息,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的魅力。本论文进行日本建筑与日本美学的解读,是希望能给广大中国建筑师一点启迪,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下,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之中,能够设计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美、民族美的建筑作品,使设计工作者们在我国的传统美之中挖掘内涵,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源于传统美、超越传统美的建筑作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