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非真值数词“一”及相关格式研究
【6h】

汉语非真值数词“一”及相关格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研究的对象

0.2前人研究成果回顾

0.3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0.4研究的思路

0.3研究的语料来源

第一章汉语真值数词和非真值数词

1.1汉语真值数词和非真值数词的分类标准

1.2汉语非真值数词“一”的语义类型

1.3余论

第二章汉语全量语义“一”及相关格式分析

2.1“一+借用量词”格式的句法分布

2.2“一”和“全、满”在共时平面上的语义与形式的对称关系

2.3“一”表全量语义的形式选择和限制

2.4全量语义“一”的发展历程

2.5“一”全量语义的认知分析

2.6小结

第三章 汉语主观短量“一”及相关格式分析

3.1汉语非真值数词“一”表主观短量语义的特点

3.2汉语非真值数词“一”表主观短量语义的句法特征

3.3“一V”结构中“一”表非真值语义的语法条件

3.3小结

第四章泛化量语义“一”及相关格式

4.1汉语泛化量语义“一”及其相关格式分布

4.2表泛化量语义“一”的历时考察

4.3“一量量”和“一量一量”的句法功能比较

4.4泛化量语义“一”的认知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汉语动补语法标记“一”及其相关格式

5.1动补语法标记“一”的现代汉语分布

5.2动补短语语法标记“一个/个”的发展轨迹

5.3“V+一个+形容词”结构的语义及句法功能分析

5.4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数词作为词类的定性似乎没有多少分歧,从汉语研究的纵向来看,数词的研究显得较为冷清。是否关乎数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地位?数词与其它词类都存在很多纠葛不清的问题。我们尝试理清数词“一”的非真值语义,及其语法功能。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我们根据语义与句法关系把数词分为:真值数词和非真值数词。进而把非真值数词“一”分为:全量语义;泛化量语义;主观短量语义和动补语法标记四类。 第二章首先描写“一+借用量词”结构的分布情况;其次考察“一”与“全、满”在共时平面的语义与形式的对称关系;第三“一”表全量语义对“借用量词”的选择和限制;第四从历时层面上考察“一”表全量的语义衍生历程;最后,从认知的角度,对“一”表全量语义作共时与历时的综合分析。 在第三章讨论表主观短量义的非真值数词“一”,其一般表现在“一V”结构中(包括“V一V”结构)。即“一”表主观短量语义的语法条件是结构处于“一V”格式中。“一V”的语义是:表示经过某一短暂动作就引出某种结果或结论(王力1985)。 在第四章我们用定量、定性分析法对表泛化量语义的几种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一量”表泛化量是从真值量语义结构衍生而来的。通过“一量”结构的真值量与泛化量形式的现代汉语共现现象分析,以及考察格式语义生成的历程。我们认为“一量”结构是“一”的形式扩展,泛化量是形式真值量的认知隐喻扩展。 第五章我们考察“V+一个/个+形容词”为动补短语结构,结构中的“一个/个”为动补语法标记。其语法条件是动词是自主性动作单音节动词,形容词为正向语义形容词。结构中的形容词有时可以受“大”等形容词修饰,不影响结构的语义句法功能。形容词不受音节制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