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6h】

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零 前言

0.1选题意义

0.2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0.3主要研究思路

0.4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不A不B”格式的内部构成

1.1 A、B的音节构成

1.2 A、B的语法性质

1.3 A、B的位序

1.4小结

第二章“不A不B”格式的语义关系

2.1“不A不B”格式的语义分类

2.2“不A不B”格式的语义关系

2.3小结

第三章“不A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

3.1“不A不B”充当句法成分

3.2“不A不B”充当分句

3.3小结

第四章“不A不B”格式的语用价值

4.1语体色彩

4.2感情色彩

4.3表达功能

4.4小结

第五章“不A不B”与“没A没B”等格式的比较

5.1“不”与“没”的使用情况

5.2“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句法功能考察

5.3“不A不B”与“没A没B”语义关系比较

5.4“不A不B”与“A不A、B不B”语义关系比较

5.5.小结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的出现频率很高,该格式形式简练、表义丰富,而且在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创新。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留学生对这种否定副词的间隔连用也较感兴趣,但他们对其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误,表现在很难辨析同一“不A不B”格式因语境不同所体现的语义差异。而同一个词分别嵌入“不A不B”和“没A没B”格式所产生的格式义,则更容易造成留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困惑。 本文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吸收和总结前贤研究成果,基于大量语料分析,分别对“不A不B”格式的内部构成、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与相关格式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 首先从进入该格式的词(语素)的音节、词性、位序分析入手,考察进入该格式的词(语素)的表现形式及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了“不A不B”格式的语义分类,将此类格式的否定义分成“完全否定”、“部分否定”、“中间义”和“逻辑推理义”。同时,进一步分析此类格式A、B的语义关系,可分为联合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类关系)和偏正关系(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通过考察分析,认为“不A不B”作为一种固定格式或类固定格式和语法单位,不是孤立存在的,该格式与句中其它句子成分以及上下文语境发生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其次考察了“不A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价值,认为该格式中的否定副词“不”的用法已经蜕化,其格式义已具关联性,在表达功能上是静态的,具有描写性,在语境中的功能有时相当于一个词,在句中既可以充当谓语、定语、补语、状语、宾语,也可以充当复句中的分句。在考察中发现,“不A不B”格式有着丰富的语体、感情色彩,在表达上具有较强的功用性,更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简约性原则。 最后对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与动词(动素)、形容词(形素)和名词(名素)结合所受的语义制约进行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区别。本文发现,“不A不B”格式与“没A没B”格式在构成成分、构成音节、语法性质以及语用价值等方面都存有相同之处,这也可以说是两个格式同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所在。但在语义方面,由于“不”和“没”的制约条件不同,能够同时进入这两种格式的词或语素不多,在有限的词或语素进入这两种格式时所体现的语义色彩有时也截然相反。同时,还考察了“不A不B”格式作为“A不A、B不B”格式的一种缩略式,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异同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