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野看后现代主义知识论
【6h】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野看后现代主义知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1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2国内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研究综述

3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知识本质论

1.1知识的逻辑形构:信念

1.1.1信念含义及传统知识论的理解

1.1.2后现代主义对信念的重新审视

1.2知识的本质属性:协同性

1.3知识论类型及存在论根基

1.4小结

第二章后现代主义知识标准理论

2.1对符合论的批判

2.1.1符合论的含义

2.1.2后现代知识论对符合论的批判

2.2后现代主义知识标准

2.2.1新实用主义标准

2.2.2后现代主义知识标准的多样性

2.2.3后现代主义知识标准的三重规定

2.3小结

第三章后现代主义知识思维倾向

3.1从科学理性思维到文化理解思维

3.2从总体性思维到差异性思维即从“一”到“多”

3.3小结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知识方法

4.1语言游戏方法理论

4.2后现代主义解释学

4.3小结

第五章后现代主义知识论“两个教条”

5.1主观主义知识论:“协同性取代客观性”

5.1.1客观性是知识的本质构成

5.1.2知识客观性问题的实践解读

5.1.3后现代主观主义知识论的实质

5.2形而上学思维:“差异性取代总体性”

5.3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理论启示

5.4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知识论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阐述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并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对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理论实质和思维倾向进行总结。全文围绕一个核心线索即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中,“什么是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或思维去看待和建构知识”的问题而展开对后现代主义知识论基本内容的阐述与甄别。 后现代主义反对知识与信念、意见的传统区分,在“什么是知识”的问题上,批判将知识理解为观念的表象主义知识论;主张人们的信念、意见是知识的来源,协同性、主体间性而非客观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参照社会和人的行为去理解知识,揭示了真理的属人性的向度,把人的需要、意见、目的、要求以及价值等等从虚妄的主观意见中拯救出来;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论是以协同性为核心的信念型,它以人与人的关系、主体间的关系为存在论根基及其反思对象。 知识标准是对“什么是知识”问题的进一步回答。在这个问题上,后现代主义极力拒斥符合论;提倡新实用主义的知识标准,并对单一性的知识标准抱有戒心,强调知识标准的多样性。总结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知识标准的三重规定。 后现代主义有独特的知识思维倾向,后现代主义对“以什么样的思维去看待知识”的问题有诸多探讨。从思维方法来看,后现代主义知识论将科学理论思维置换为文化理解思维,以人文主义的而非科学主义的思维态度来看待知识;从思维样态来看,后现代知识本质上是对“多”(差异性)的认识,它过分关注于多样性、不确定性、异质性、歧义性、偶然性、不同通约性。 语言游戏理论和后现代解释学是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基本知识方法。语言游戏论反对的是传统知识论逻辑主义的“抽象同一性”,并以“家族相似性”来替代,实际上是为后现代知识思维做方法上的论证。后现代主义解释学着力于解构绝对主义的知识论,重申了以人们的积极理解和解释去看待并创建知识和真理。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理论实质和思维特征在宏观上可以总结为“两个教条”。其一,“协同性取代客观性”。通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指出后现代主义的缺陷在于抛弃知识客观性问题本身,把知识完全指认为主体间的信念和意见,进而用协同性取代客观性,从理论实质上来看,它其实是一种主观主义的知识论。其二,“差异性取代总体性”。通过唯物辩证法发现,后现代主义过于强调差异性、异质性,忽视甚至否定总体性、同一性,走向了相对主义的道路上去,分享了形而上学的思维基础。 实际上,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论中以隐蔽的形式表现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交织与斗争。只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借助于实践哲学和辩证法才真正实现了对两者的超越与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