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音的画像-西方幻想小说中的经典儿童主人公形象
【6h】

儿音的画像-西方幻想小说中的经典儿童主人公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画像的由来

一、儿童文学为儿童绘制画像

二、幻想小说的天然优势

(一)与童话相比

(二)与儿童小说相比

第二章 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画像

一、单人肖像:掉进幻境的真实女孩

二、系列组画:双重面目--在天性与现实之间

其一 天性之光

其二 孩子的精灵

其三 不一样的女孩

其四 永远的伙伴

三、集体素描:警示与拯救--引导者的象征

其一 上帝之子

其二 荒漠甘泉

其三 回归内心

其四 生命之水

第三章 画像的背后

一、儿童与成人

二、童年真的会消逝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向我们证明,儿童文学不仅是“写给儿童”的,还是“写儿童”的,它伴随着儿童的“发现”而诞生,并因此而成为表现儿童、认识儿童的一个直观的窗口,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个思想家的定义或描述比得上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儿童形象更具体、更生动。如同画家可以用图画表现一个人的独特气质,这些经典的儿童形象,也是儿童文学创作者们用文字为儿童绘制的一幅幅精彩画像。
   在儿童文学的各类体裁中,幻想小说是很重要、也是主要的一脉,它的出现以及它新的结构样式都与儿童自身有着必然而紧密的联系:正是被“发现”的儿童自身“创造”了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因此幻想小说在塑造儿童形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选取幻想小说中以儿童为主人公的经典作品作为范本,在分析其结构样式的基础上,考察它们“怎样塑造儿童形象”,同时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分析来体验它们“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形象”,以此透视幻想小说对儿童的发现、认识和呈现。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幻想小说在塑造儿童形象上的独特优势,通过两组对比来完成,从“幻想”的角度,与童话中的类型化人物相比,发现幻想小说第一次呈现出现代的儿童形象;从“小说”的角度,与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作对比,发现幻想小说在挖掘和呈现儿童心性上的不可替代性。第二部分是对具体儿童形象的分析,立足作品,考察其对儿童面目几个不同层次和面向的展现。第三部分论述这些儿童形象带来的一些思考,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儿童与成人关系的探讨。儿童文学从来不是孤立地写儿童,它的背后始终有一个成人的形象。对儿童的认识归根究底是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二是在此基础上展现一个困惑:童年真的会消逝吗?参照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的观点以及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的相关论述对此展开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