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分为三论的诗学诠释
【6h】

一分为三论的诗学诠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一分为三论的思想内涵

1.1 庞朴的“辩证三分’’思想

1.1.1 辩证之“中”

1.1.2 辩证之“权”

1.1.3 辩证之“构’’

1.2 被忽视的另一种“实存三分法’’

1.2.1 实存三分法的合理性

1.2.2 实存三分法的几个形态

1.2.3 其他“多”分法

第二章 “一分为三’’主要在儒家先秦两汉文本中的体现与诠释

2.1 主要核心典籍

2.1.1 周易

2.1.2 中庸

2.1.3 礼记·乐记

2.2 典型文论观念

2.2.1 文质论

2.2.2 主文谲谏

2.2.3 显隐相谐

2.2.4 阴阳参合

2.3 深层文字结构

2.3.1 多义与反训

3.3.2 “而’’与“而不’’

2.4 文本分析中的“实存三分”——以论语为例

2.4.1 以三象全

2.4.2 以三凑全

2.4.3 以三概全

第三章 参合“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

3.1 辩证三分的局限

3.1.1 提出“三分法”的动机

3.1.2 两种“一分为三’’

3.1.3 “一分为三”辩证法的局限

3.2 汉杨雄作《太玄》的尝试

3.2.1 太玄模型

3.2.2 太玄哲理

3.2.3 矛盾冲突

3.3 如何安置两种“一分为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鉴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非此即彼社会思潮及其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庞朴先生在潜心研究辩证法多年后为强调辩证法中调和居中之“合”的可贵,提出了他著名的“一分为三”论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的密码即在此处——对立面的确定与弥合并最后达到和谐统一。
   在庞朴先生的《儒家辩证法论纲》、《稂莠集》、《蓟门散思》、《一分为三论》等著作中强调辩证三分的思想一再出现,然而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以“三”为名目的文化密码并不仅仅只有“辩证三分”这一条。本篇论文试从庞朴先生所强调的“辩证三分”以及先秦两汉大量文本中反映出的中国“实存三分”这两种重视“三”的思维来充实“一分为三论”这一命题。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先分别介绍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两种不同思维路径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表现形态并各自作出归纳分析。通过分析文献文本可以发现虽然在儒家思想中这两种思维常混同并存并没有清晰的分界,但仔细辨析依然能够发现重视动态规律的“辩证三分”与重视静态结构的“实存三分”间明显的差别。有时在同一著作和文本中常会有两种思维交织并存的局面,若不能区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为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在理解文本时就难免造成障碍。
   目前国内研究“一分为三论”的主要方向多为就庞朴先生的辩证三分接着说。清楚区分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文本文献还未发现。因此对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指认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希望通过指认“实存三分”这一长期被忽视和掩盖的命题,一方面厘清在“三”的名目下混乱交织的两种思想内核,另一方面使“一分为三”这一命题获得新的活力,更趋完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