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无与善恶——从心物关系看阳明四句教
【6h】

有无与善恶——从心物关系看阳明四句教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四句教”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第一章 天泉证道与严滩问答

1.1 天泉证道

1.2 严滩问答

第二章 心意知物

2.1 心

2.2 意

2.3 知

2.4 物

2.5 万物一体

第三章 有无与善恶

3.1 心体之有无

3.2 善恶之有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阳明四句教自提出不久,即有天泉之争。争论的主角——钱德洪和王畿,不仅是阳明高足,同时也是阳明亲炙弟子,二人对四句教所产生的“四有”、“四无”的不同理解,虽经阳明“天泉证道”,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弥合他们之间争论,并最终成为阳明后学分裂流变的肇始。本文主要从心物关系这一本体论视角入手,采用过程论的方法,分本然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有无、善恶是如何在心物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相互融洽,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进而对有关四句教的争论进行更加清晰的分疏,并结合“严滩问答”中关于有无实幻的讨论,力求能够更加明确二人各自的偏颇之处,并指出造成这种偏颇产生在本体论上的原因。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概念演绎,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古代文本中所蕴含的一些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梳理,并与西方哲学中所关涉到的一些类似问题,进行参照对比,以求对阳明心学尤其是四句教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而清晰的把握。并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首先简要介绍和分析“四句教”的提出及其引发的争论;然后着力理清“四句教”中心、意、知、物这四个基本概念在阳明心学中的具体含义,确立心物合一是阳明心学中的关键论点;进而从心物关系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有与无、善与恶的具体内涵,并分本然和现实两个层面来展现这一具体内涵在如何在心物合一的过程获得统一;最后落实在对我国当今道德建设上,提出阳明“心学”对当下的道德关切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