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基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的实践探讨
【6h】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基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的实践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课改的需要

1.1.2 新高考的需要

1.1.3 学校工作的需要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1.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3.2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观察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4.5 行动研究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操作程序

2.1 概念界定

2.1.1 关于“导学”

2.1.2 关于“发现”

2.1.3 关于“教学方法”

2.1.4 关于“导学——发现”教学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教学论基础

2.2.2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学习论基础

2.2.3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

2.3 操作程序

2.3.1 操作框架

2.3.2 实施策略

2.3.3 操作原则

第3章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3.1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结构

3.1.1 导读,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3.1.2 导析,教给学生提高历史知识水平的方法

3.1.3 导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1.4 导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案例展示

3.2.1 确立教学目标

3.2.2 确定具体教法、媒体与策略

3.2.3 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3.2.4 教学流程

第4章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成效与进一步思考

4.1 成功的实践效果

4.1.1 问卷调查显示优越性、可行性

4.1.2 学生的成长

4.1.3 教师的成长

4.1.4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4.2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4.2.1 “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课堂教学方法关注的中心

4.2.2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4.2.3 要让课题研究更适合现实学科教学

4.2.4 改革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科学理性的教学评价与管理

4.2.5 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4.3 进一步思考

4.3.1 以集体研讨的方式缩小教师水平的差异

4.3.2 淡化课的结构界线,强调课的目标达成度

4.3.3 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4.3.4 把握好教学互动的度,防止过犹不及

结论

1.1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1.2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1.3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在五个方面的突破

1.4 “导学——发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研究》是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立项课题,该课题从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出发,力图通过研究当前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寻找教师“导学”历史课程知识体系的能力与学生“发现”能力培养之间的互补与平衡,研究稳定简明及操作性较强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记忆、理解、思维、综合、概括等多方面历史学科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本研究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确立可操作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师生在教学实际中均得到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于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的教学实践,从师生发展的角度探讨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具体做法,展望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高中历史“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梳理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
   第二部分界定了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等概念,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重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确立了“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框架和操作原则。
   第三部分在“导学——发现”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指出高中历史课堂应用时的操作要点,并进行案例展示。
   第四部分总结“导学——发现”教学方法实践效果的成功之处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并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进行进一步思考。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集体研讨的方式缩小教师水平的差异,淡化课的结构界线,强调课的目标达成度,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握好教学互动的度,防止过犹不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