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技术在中学社团建设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6h】

信息技术在中学社团建设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产生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新教育”理念的出现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受众的认知理论

第3章 中学社团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徐州市第一中学学生社团的发展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过程与结果

3.3.1 学生社团曾存在的问题

3.3.2 学生社团的建设需求

第4章 信息技术在社团建设中的应用方式构建

4.1 信息技术环境特点

4.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建设

4.2.1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管理

4.2.2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活动组织

4.2.3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交流及协作

4.2.4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课堂优化

4.2.5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校际交流

4.3 应用案例

第5章 信息技术在社团活动中应用效果分析

5.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素质教育新途径

5.2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者发展

5.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团建设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6.1.1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6.1.2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6.1.3 中学生道德法制意识

6.1.4 中学生民族与爱国主义意识

6.2 负面影响原因分析

6.3 建议

6.3.1 学生信息学科素养建设

6.3.2 信息技术服务社团活动软硬件环境建设

6.3.3 社团管理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直接的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当今各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告诉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独立承担起培育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之重任,现代教育应该把课堂教学同课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先进技术的优势,服务于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
   中学学生社团是学校中一些优秀学生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而组成的青少年组织。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求知的“第二课堂”,已成为校园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中学生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中学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动作用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社团建设更加完善,以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带着上述问题,研究者经过案例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在中学学生社团建设中应用方式的构建,对当前中学社团建设具有着比较现实的促进意义。经过案例分析,研究者归纳出信息技术与社团建设结合的几个方式:完善社团自管机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性科学研究,拓宽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搭建校际间交流的新平台等等。信息技术在社团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新时期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素质平台。
   但是由于管理、指导上的松散,个别学生自制力不强以及特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社团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利用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过度使用互联网危害学生身心健康,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的热情等等。为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团活动时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功能,优化校园软硬件环境,加强社团制度建设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