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与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相关的一些问题
【6h】

与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相关的一些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0.1 选题的意义

0.2 汉语时间范畴的研究简述

0.2.1 已有的成果

0.2.2 存在的问题

0.3 理论基础

0.3.1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0.3.2 认知语言观

上编 理论探索

第1章 语言符号、语法形态与时间范畴

1.0 引言

1.1 语言符号

1.2 语法形态

1.3 时间范畴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汉语时间范畴的三个要素

2.0 引言

2.1 时域

2.2 时点和时段

2.3 时域和时点、时段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汉语时间表达的总体特点

3.0 引言

3.1 时间指称的显现程度

3.2 时间指称的表达特点

3.3 非时间指称的表达形式

3.4 时间表达中的主观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于体范畴及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

4.0 引言

4.1 事件与内部成分

4.2 体的定义、属性、类别与表达方式

4.3 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

4.4 本章小结

下编 个案分析

第5章 表时结构“从X起’’

5.0 引言

5.1 “从X起”的句法特点

5.2 “从X起”的语义特点

5.3 “从X起”的篇章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表时结构“X以前’’

6.1 “X以前”的句法分析

6.2 “X以前”的语义分析

6.3 “X以前”的语用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表主观大量“都NP了’’构式

7.0 引言

7.1 “都NiP了”构式及其构式义的解析

7.2 “都NP了”的话语功能

7.3 “都NP了”的形成机制与动因

7.4 “都NP了’’的越语对应表达及其教学问题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正1”与“正2”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化

8.0 引言

8.1 “正1”与“正2”的句法差异

8.2 “正1”与“正2”的语义差异

8.3 “正1”和“正2”的分化及其机制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到时”的语义、地位、功能和发展历程

9.0 引言

9.1 “到时”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地位

9.2 “到时”的衔接功能

9.3 “到时’’的情态功能

9.4 “到时”的发展历程、动因和机制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一会儿”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历史演变

10.0 引言

10.1 “一会儿”的句法特点

10.2 “一会儿”的表义功能

10.3 “一会儿”的复用及其语用义

10.4 “一会儿”的历时发展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与“曾经’’非状用法相关的几个问题

11.0 引言

11.1 “曾经”的非状用法

11.2 “曾经”的指称强化及其机制

11.3 “曾经”的焦点化及其表现

11.4 “曾经”的词性及相关问题

11.5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在+VP’’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兼谈“在”、“正”的语义差异

附录二 汉语“已经’’与越语“(Da)”的对比分析

附录三 越语时范畴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答辩委员会审查意见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属于专题性讨论,而非系统性的讨论。所选的专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被遇到的难点。由于我们是非汉语母语者,因此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和角度与汉语本体研究者有所不同。文中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都以实用性为主,尽可能地描写和解释兼顾,既考虑理论方面的探索,也考虑应用方面的操作。
  本文除绪论、结语和附录,共11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探索,包括第1至4章,分别讨论四个专题:(1)语言符号、语法形态与时间范畴;(2)汉语时间范畴的三大要素;(3)汉语时间表达的总体特点;(4)现代汉语的体范畴。下编为个案分析,包括第5至11章,分别讨论七个专题:(5)表时结构“从X起”;(6)表时结构“X以前”;(7)表现时主观大量“都NP了”构式;(8)“正1”与“正2”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化;(9)“到时”的语义、地位、功能和发展历程;(10)“一会儿”的用法、语义特点及其历史演变;(11)与“曾经”非状用法相关的几个问题。
  文后还另附有《“在+VP”的句法、语义、语用——兼谈“在”、“正”的语义差异》、《汉语“已经”与越语“d(a)”的对比分析》与《越语时范畴研究概述》三文,以供相关研究作参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第1章主要探讨了语言符号、语法形态和时间范畴三个问题。其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规约性和系统性;语言符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形态”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形态是指词内的结构方式,广义的形态包括单词的词形变化和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能力,词语的先后次序,重叠、音变、依附成分,等等;(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4)时间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网络;(5)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高度概括,它的表现形式是语法形态的所在。
  第2章主要讨论事件的外部时间结构与内部时间结构。其观点可以总结为几点:(1)时域是事态与现实发生联系的重要因素;(2)事态的时间结构有外部和内部的区别,两者下位还可以区分几个小类;(3)时点和时段具有密切关心,他们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在特殊情况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3章主要分析汉语表达时间意义中的显现程度和表达形式。其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时间所指的显现程度与时间三大要素(时域、时点和时段)的表达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显现程度高就更容易成为时域、时点或者时段。其中,时间名词、时量词和表时形容词的显现程度最高,属时间强指表达手段;时间副词、助动词和语气词的显现程度弱一些,属时间弱指表达手段;时间连词、时间介词和动态助词的显现程度极弱,属非时间指称表达手段;(2)这些时间成分在表达时域、时点和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3)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在时间意义的表达上则带有主观的解读方式,主要体现在转示化、级次化和量级化三个方面。
  第4章讨论汉语体的定义、属性、类别、表达方式及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本章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体是内部成分和事件所处的特定运动阶段的表现,反映说话人对内部成分和事件的“观察结果”,体是一个空间概念而非时间概念;(2)汉语并非时、体混合的语言。汉语的体和时是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前者属空间范畴,后者属时间范畴,而且两者在表达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和标记的;(3)体分为事件体和内部体两类。两者的不同在于,事件体着眼于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是事件的非细节化表现,内部体则着眼于事件内部结构,是事件的细节化的表现;(4)内部体分动作体、性状体和关系体三类。动作体又可分为起始体、续段体、终结体、完结体、起续体、过程体、重复体七个小类;(5)内部体标记与表量成分搭配上受到内部成分(动作、性状、关系)本身的动作性强弱而有不同的表现;(6)内部体标记的突显范围制约着体标记语序,其原则概括为:突显范围大的能包含突显范围小,语序上就更靠近谓语中心。
  第5章在分析“从X起”结构句法特点的基础上,对该结构的语义制约作了初步的探究,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从X起”的语义是“从”和“起”语义上的双向选择和一致化的结果,“从X起”的语义可以概括为:某动作行为开始于X的时间并延续至说话当前或者某个终点;(2)X在“从X起”结构的影响之下,具有时间起点的性质,X对事态也起有制约的作用;(3)“从X起”的话题功能、焦点功能和连接功能对篇章的连贯性具有制约作用。
  第6章分析了表时结构“X以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特点,其观点可以归纳为:(1)“X以前”中的“以前”是一个时间名词,具有时点、时段双重意义,在X的修饰下有不同的语义突显;(2)当X指时点时,“X以前”表示时段,当X指时段时,“X以前”表示时点;(3)“X以前”作为一个整体,在句中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可以充任不同的语义角色,如时间背景、主事、系事、时间起点、时间终点;(4)从语用的角度来看,“X以前”的不同分布和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反映了说话人的意图和在传递信息上的考虑和编排,主要表现在充当话题、起连接作用和焦点化三个方面。
  第7章主要分析“都NP了”的构式特点和成因理据。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1)NP具有虚量或虚序,表达说话人极高程度的评价,属程度级次的主观大量;(2)“都NP了”的构式义概括为:主观评述的大量级;(3)“都NP了”与上下文构成常规式和追加式,前者表示因果和转折关系,后者表示补充和加解关系;(4)“都NP了”构式是“都(V+NP)了”结构由于V省略、脱落和NP焦点化、陈述化从而凝固而成的结果;(5)“都NP了”构式的产生和语言的简化机制、语义结构语法化和语用密切相关;(6)汉语“都NP了”翻译成越语时,有两种形式:“d(e)u+指人+r(o)i”和“d(a)+数量、时间+r(o)i”,“都”包含了越语的“d(e)u”和“d(a)”,教学上,应多加注意这些特点已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8章在分析“正1”和“正2”句法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在表义功能上的不同之处,基本观点归纳为几点:(1)现代汉语中有两个副词“正”:时间副词“正1”和语气副词“正2”;(2)在信息传达中,“正1”是一个重要的时域标记,主要表示事态发生的时间叠交,“正2”则具有焦点化作用,表示肯定语气。此外,我们也探析了“正”的虚化和分化过程及其机制,并认为副词“正”分化成“正1”和“正2”发生自明代。在其分化的过程中,语用上的突显是一个重要的动因,而隐喻则是其分化的主要机制,即副词“正”的分化是时间域向情态域进一步映射的结果。
  第9章重点分析和描写时间副词“到时”的语义、语法地位的基础上,从而对该词的衔接和情态功能展开了讨论。本章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到时”作为新兴的时间副词,表示某动作行为或事态从某个时间起点开始发生或出现,时域上属未来时;(2)在衔接功能上,“到时”能突显前后事态的承接、条件、让步和转折关系;(3)历时上,时间副词“到时”是在时间信息的背景化促动之下,“到时”述宾短语的词化、“到(动)+[NP/VP+时]”格式的简化和“到(动)+[NP/VP+时候]”格式的强势替代三重压制下而融合为一体的结果。
  第10章在分析“一会儿”用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会儿”的词性、表义功能、复用及其语用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几点:(1)“一会儿”是一个时间名词;(2)语义上,“一会儿”做状语时,表示未来时,做补语、定语和主语时,表示泛指时段,而且具有时距远近与时长大小的区别;(3)“一会儿”复用时,主要强调事态的变化,构成两种不同的格式S1和S2,前者侧重于事态的惯常与异常,后者侧重于动作的短暂与连贯;(4)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一会儿”自战国至民国,经历了时间强化、时段化、名词化和双音节化等过程,从而产生出当今的用法;“一会儿”做补语时,与宾语的共现和顺序具有一定的历时依据。
  第11章在描写和分析“曾经”非状用法的基础上,对其内在的指称强化、焦点化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1)“曾经”应处理为时间名词;(2)“曾经”的非状用法是时间转喻导致意义指称强化的结果;(3)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曾经”的焦点化主要有两种方式:移位和对举。
  第12章为结语,主要总结本文的核心观点、创新所在和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