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认知语义语用研究
【6h】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认知语义语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1.2 研究状况综述

1.2.1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发展

1.2.2 国内外关于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现状综述

1.3 理论基础和语料来源

1.3.1 理论基础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分类

2.1 言语行为动词的界定和分类

2.2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2.3 言语行为动词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2.3.1 谈A.Wierzbicka及其《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词典》

2.3.2 类型学意义和启示

第三章 汉语中显性施为式中言语行为动词分析

3.1 进入显性施为句中施为动词的界定与分类

3.2 显性施为句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条件

3.2.1 塞尔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的构成规则

3.2.2 汉语中“保证”和“命令”两类言语行为实施的有效条件分析

3.3 显性施为句的语义在线自返功能

3.3.1 Verschueren对显性施为式的顺应性解释

3.3.2 汉语中显性施为式的自指现象

第四章 汉语中隐性施为式与言语行为动词的关系解析

4.1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

4.1.1 奥斯汀关于施为句的划分

4.1.2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4.2 汉语中隐性施为式的产生

4.2.1 格赖斯合作原则的作用

4.2.2 语气的作用

4.2.3 语境的作用

4.3 隐性施为式与言语行为动词的关系

4.3.1 言语行为动词在施为式中的隐现

4.3.2 由隐性施为式引发的话语标记现象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将汉语中存在的言语行为动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动词研究向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将言语行为动词作为动词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小类的研究还未能深入,相较欧美学界对英语的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孟琮、郑怀德等编著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言语行为动词为基本研究对象,对里面列举出的所有的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主要针对上述缺陷和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穷尽性的考察,能够对汉语中的言语行为动词得出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完善对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分类体系和语用功能的研究。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将对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动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作较为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本质和理论依据等。
  第二章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考察汉语中的言语行为动词的分类,首先对言语行为动词进行定义的介绍,之后对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进行分析,试图得出汉语中所有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然后简要介绍了A.Wierzbicka的《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词典》,希望由此能够得出类型学上的意义和启示。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汉语中的显性施为式“我+言语行为动词”,在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汉语中能够进入显性施为式的言语行为动词有哪些,以及完成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需要具备怎样的有效条件。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另一种施为式—隐性施为式,在语用学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分别考察了语气和语境这两个因素对隐性施为式产生的影响,以及隐性施为式和言语行为动词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由隐性施为式形成的话语标记问题。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主要对整篇论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梳理,指出文章中存在的疑虑和缺陷,希望在以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