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6h】

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孔子天命鬼神观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夏商周天命观的变迁(从“神灵之天”到“道德之天”)

第二节 周人的鬼神思想

一、周人鬼神思想的内涵(以祖先神灵为主)

二、周人鬼神崇拜的积极因素(尊德、主民、重人事)与消极方面(迷信鬼神)

第二章 孔子的天命观探析

第一节 对《论语》中孔子天命观典型语句的解析

一、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二、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三、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四、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五、“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第二节 对孔子天命观的综合考察

一、孔子的“天”是一种境界,它就在“仁”中

二、孔子的“天”,是外在客观规律与内在精神信仰的统一体

第三章 孔子的鬼神观探析

第一节 对《论语》中孔子鬼神观典型语句的解析

一、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三、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五、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二节 对孔子鬼神观的综合考察

一、孔子的鬼神观,是文化与政治功用的双重实现

二、对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孔子没法证明也不深究

第四章 孔子天命观与鬼神观的内在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其思想构建了中华民族主流的价值判断体系。迄今为止,人们已经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孔子思想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孔子的天命鬼神思想,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但众说纷纭。
  孔子的天命鬼神思想,实是生死问题的延伸和发展。如果能弄清楚“天命鬼神”问题,人类“生”的意义便可随之展现,研究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对现世生活有着重大意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孔子的天命鬼神观”作为探讨内容。
  本文的框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孔子天命鬼神观的时代背景的考察;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孔子的天命观,得出孔子心目中的“天”是一种境界,它就在“仁”中,“天”的完整内涵是“外在的客观规律与内在的精神信仰的统一体”;第三部分,详细分析孔子的鬼神观,得出孔子的鬼神观是文化与政治功用的双重实现,孔子深深信仰着天命,至于对自己搞不清楚的鬼神问题,他既不盲从迷信,也不简单否定,而是选择“敬而远之”、不作深究,同时引导人们从对鬼神的关注转移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上来。
  孔子的天命观与鬼神观,都与孔子的政治理想密不可分,其中天命观侧重精神信仰,为孔子提供对本心的坚持;鬼神观则更侧重道德实践,使孔子在现实世界的作为上有所归依。天命观与鬼神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孔子追求其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的天命观与鬼神观,表现在人生观上,其打破天的至上神性,又悬置鬼神以立人生价值于求仁立德之上,则表现出反传统的天命鬼神思想,其实质是对人的“自我主宰性”的肯定和尊重,使人在人格的追求上取得某种均衡。这是对蒙昧的宗教观念的突破和解放,是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性的觉醒。
  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主要不是关于个人信仰,而是关于社会功能的,它们用以共同完成社会的建构与联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