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初上海女性生活状态研究——以《妇女时报》为中心
【6h】

民初上海女性生活状态研究——以《妇女时报》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借鉴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第一章 《妇女时报》的创办

第一节 都市环境与商办女性报刊的产生

第二节 办刊宗旨与刊物基调

一、狄葆贤,革新报界的开拓者

二、包天笑,义重情深的文化体验者

三、《妇女时报》的思想倾向与独立品格

第三节 作者与读者群体像

一、以知识女性为主体读者

二、扶持文化尚浅的家庭主妇

三、以包天笑为中心的男性作者群

四、名人与学生共组的女性作者群

第四节 图文并力的编辑表达

一、道德与学识并举

二、姿态与意识的突围

三、栏目引领与时局依附

四、目录与女性文化地位的提高

第五节 市场环境与戛然终刊

一、前期:社会认同,规避风险

二、后期:市场转向,定位不清

第二章 《妇女时报》中女性观的演变

第一节 国族话语中的女性模范意识

一、从列女到烈女的演变

二、从“国族女”沉潜至“家庭女”

第二节 都市环境中的新贤妻良母主义

一、新贤妻良母主义的源流

二、对“分利观”的消解和颠覆

三、女性生活进入历史视域

第三章 《妇女时报》视野下女性家庭生活图景

第一节 重建居住环境

一、突破墙界,维系自然

二、基于卫生的房屋规划

第二节 家庭中的多重身份角色

一、家庭财政的指掌人

二、家庭德育的老师

三、育儿始于孕妇

四、理想的贤妻

第三节 新旧杂糅的婚恋观

一、新旧婚恋观并存

二、婚姻生活实例

三、大相径庭的构想与现实

第四章 《妇女时报》视域内女性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作为道德教养所的学堂

一、小学女生放足后的启蒙教育

二、中学女生的分层与归宿

三、两大“异类”的道德教育

第二节 女性的就业方向

一、产业女工为主体

二、医师、教师及慈善事业辅之

第三节 女性公权的幻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妇女时报》由狄葆贤于1911年在上海创刊,由包天笑任主编、有正书局印刷发行,历时7年的不定期发行后,于1917年因市场等原因终刊。
  《妇女时报》作为近代最早具备现代杂志规模的女性刊物,不仅开创了商办女性刊物的先河,并且忠实客观地记录着民国建立至五四运动前期女性生活的变迁轨迹,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女性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
  本文就以《妇女时报》为中心,借鉴女性视角,研究它的创刊演变,描摹它所呈现的女性观念变迁以及生活实态。本文共分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刊物的创办、经营、终止原因以及它的报人、读者群体、编辑表达等方面分析,展现《妇女时报》在当时女性刊物中的代表意义和独立品格。第二部分:解读刊物的内容,从《妇女时报》所呈现的历史规训和社会思潮中,探寻民初女性观念的变迁轨迹。第三部分:透过《妇女时报》的视野,描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对比历史现场的实际生活案例,再现民国初年女性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第四部分:通过《妇女时报》的视域,探寻民国初年女性在面临思想、社会和体制变化的新局面时,在学堂和社会所呈现的生活面貌以及社会认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