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
【6h】

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族传统与宪政模式的解析

2.1 何谓民族传统

2.1.1 划分民族的范畴

2.1.2 民族传统的概念

2.2 宪政模式的内涵

2.2.1 宪政的理论基础

2.2.2 宪政模式定义和分类

2.3 民族传统与宪政模式的关系

2.3.1 民族传统是宪政模式产生的基石

2.3.2 宪政模式与民族传统融合

第3章 宪政模式与民族传统关系考证

3.1 英国经验进化的宪政模式

3.1.1 沿袭传统的议会主导宪政模式

3.1.2 继承多元均衡的传统政治模式

3.1.3 承接传统英国法治思想的近现代立宪主义

3.2 美国理性构建式的宪政模式

3.2.1 源自英国注重法治的政治传统

3.2.2 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美国宪法

3.2.3 限制权利防止专制的制度设计理念

3.3 法国革命推动的宪政模式

3.3.1 以“三级会议”为契机反对专制王权

3.3.2 保守的政治传统与先进宪政理念在革命中交织更迭

3.3.3 法国宪政政体曲折中确立

第4章 当前中国宪法政治的建构

4.1 西方宪政国家的建构与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比较

4.1.1 西方国家沿袭民族传统构建宪政模式的启示

4.1.2 近代宪政思潮与民族传统相一致的必要性

4.1.3 中国构建宪法政治的合理性

4.2 构建中国宪法政治要走民族之路

4.2.1 经由民族传统法律文化解读法治

4.2.2 继承民族法律文化传统发展宪法政治

4.2.3 与民本思想结合促进政治民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促成了中世纪统一集权政府的建立,由于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具有行政司法化传统,欧洲中世纪国家普遍运用法律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同时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给立宪主义的政府模式建构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因此近现代英国、美国、法国内生型的宪政模式的建构具有非常浓重的民族传统因素贯穿于其中,英国的宪政模式的构建在其原有的多元均衡的政治体制之上;美国宪政模式的构建在继承英国的法治传统基础之上,同时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运用成文宪法的方式构建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宪政模式;法国宪政模式的构建运用了革命的方式,以启蒙思想为政权建构的文化基础。通过分析采取宪政模式国家的法治发展史认为,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建构具有内在的选择作用,宪政模式的建构需要以本民族传统为基础进行。
  近现代以来立宪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在日本通过政治改革达到了国富民强案例的刺激下,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富强的目标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试图通过政治模式改革的方式转变民族命运。事实证明,这条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史走的坎坷崎岖,也没有构建出适合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政治体制的宪政化改革之路没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其失败的主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化基础与西方国家不同,立宪主义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没有产生共鸣。在近代化过程中,不能够适应近代法律文化变化的中华法系慢慢解体,蕴含在其中的法律思想并未全部远离,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依然蕴含了民族法律传统。中国的传统法律政治是采用“司法行政化”的模式与欧洲“行政司法化”的模式呈现出相反的发展方式。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实践之路验证了宪政模式的发展需要与民族传统相统一的规律,因此中国宪政模式的构建需要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的国情所限无法与西方立宪主义思想相融合,近代中国未能成功建立的宪政模式的法治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采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模式,目前国家宪法政治的现状是有宪法而无宪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采取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发展道路,同时还要警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宪政文化霸权主义,所以中国更要坚持自主发展的政治道路。因此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政治的道路,建设与民族传统相一致的宪法政治是我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宪法政治发展规律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发展我国宪法政治立足于本土注重和谐的法治文化之中,结合道德对于法治具有内在促进作用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推进人民民主的法治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