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苗族Hmong支系语言研究
【6h】

苗族Hmong支系语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过程方法

第二章 苗族支系

2.1 苗族支系源流

2.2 苗族Hmong支系

第三章苗族Hmong支系语音

3.1 苗族Hmong支系语音概况

3.2 苗族Hmong支系音系

3.3 苗族Hmong支系语音共时比较

3.4 苗族Hmong支系语音历史演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苗族Hmong支系词汇

4.1 苗族Hmong 支系词汇概况

4.2 词的结构差异

4.3 词的音义变化

4.4 词的保留与创新

4.5 词的借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苗族Hmong支系语法

5.1 苗族Hmong 支系语法概况

5.2 苗族Hmong支系词类差别

5.3 苗族Hmong支系句子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苗族Hmong支系语言文字规范

6.1 苗族Hmong支系语言文字规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2 苗族Hmong支系语言的语音规范

6.3 苗族Hmong支系语言的词汇规范

6.4 苗族Hmong支系语言的语法规范

6.5 苗族Hmong支系文字的统一

6.6 苗族Hmong支系规范语言文字的推广和使用

本章小结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和出版的学术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从支系的角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苗语Hmong支系12个点涉及9个亚系的语言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力图找出不同调查点或亚系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差异和特点,揭示其语言变化原因和规律,对一些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以帮助人们丰富语言知识,促进语言学科发展。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对本族群语言文字规范提出意见建议,以方便族群交流,提高本族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语言资源抢救保护等。
  研究报告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缘由、研究意义和过程方法。背景缘由主要说明开展研究的原因,是基于以往研究多从地域的角度进行,较少考虑支系的客观实际和存在的差异特征,本研究试图弥补这种不足。研究的意义:一是可以厘清苗族Hmong支系不同亚系的语言差别和特点,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苗族Hmong支系提供帮助。二是找出苗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一些演变规律,为苗语甚至汉藏语研究提供帮助,促进汉藏语言乃至语言学学科发展。三是通过规范苗族Hmong支系语言文字,可以提高苗族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支系的繁杂,语言的差别,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交际交流。四是调查研究苗族Hmong支系语言,收集不同亚系的语言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抢救、保护和传承宝贵的语言资源。五是通过调查和采集多个不同支系或亚系的苗族语言资源,可以为建立苗族语言资源数据库甚至中国语言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过程方法主介绍调查研究的过程、经历和所有的方法。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苗族的支系源流,为后面的研究分析作铺垫。介绍的方法和内容是从大到小。先看整个苗族的支系情况,然后再对Hmong支系内的不同亚系进行介绍,一些看法说法,为调查所得,不仅方便后面的研究,对人们认识苗族的支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章专门研究苗族Hmong支系的语音,内容包括对调查的12个点或亚系的语音进行描写,并进行共时和历史比较,从而找出不同调查点或亚系语音的异同,归纳古苗语在不同点或亚系的反映形式,看出一些演变规律。
  第四章专门研究苗族Hmong支系的词汇,主要探讨不同调查点或亚系词汇的异同。包括词的结构差异、词的借用情况、词的保留与创新、词的音义变化等。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点或亚系的词汇在保持总体一致的同时,出现的差异实际并不小。有的对交流甚至已经造成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第五章专门对不同点或亚系的语法的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词类和句子类型等。研究表明,各个词类,不同点或亚系实际多少都有一些差别,在有的词群中,有的甚至出现相反的说法,表示语法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句子类型,各点或亚系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其他语言影响下,各点或亚系因环境不同,表达的形式也不一样。
  第六章主要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苗族Hmong支系不同的点或亚系语言文字规范提出意见建议。具体内容包括规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语音的规范、词汇的规范、语法的规范、文字的统一等方面。
  最后是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了各点或亚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的差异,这对认识Hmong支系语言,对方言比较和促进学科发展等不无益处,而规范对族群交流甚至走向文明意义重大,需要多方作出更大的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