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
【6h】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文献研究

2.1 学术文献研究综述

2.2 案例文献研究述评

第3章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

3.1 调查研究概述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4章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章节案例研究———以沪教版初中生命科学第三章《健康与疾病》为例

4.1 本章节可作校本化处理的导图构建

4.2 教学目标的校本化处理

4.3 教学内容的校本化遴选

4.4 教学方法的校本化选定

4.5 教学评价的校本化制订

第5章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5.1 校本化课堂教学设计

5.2 课堂教学实施

5.3 教学效果与反思重构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意义

6.2 研究结论

6.3 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建议

6.4 研究不足与尚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1

附录3:学生调查问卷2(教学实践课后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国家课程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意志。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国家课程拥有统领性的地位。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从课程开发的角度上来说,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从中心向外围推广的过程。因此难免会造成课程开发过于集中、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单调。于学生而言,会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产生一定的脱节,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有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于教师而言,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并非开发者,有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于地方而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本世纪初,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在课程管理方面提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由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本研究首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目前中学生命科学优秀课例,尝试寻找前人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已有经验。整理后发现,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步骤大致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校本化处理。目前,针对生命科学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文献资料几乎空白,而通过生命科学优秀课例的观摩,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上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处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教师并没有从全方位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
  另一方面,以上海市崇明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目前崇明地区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阻碍其落实的原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大部分教师表示曾经实施过校本化处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行动案例示范和其他因素,使实施过程困难重重。
  由此,本论文以沪教版初中生命科学第三章《健康与疾病》为例,试图设计一个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章节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可校本化处理点,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教学目标的校本化处理上,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增加对崇明的了解和爱乡之情的情感目标。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实施是将学生熟悉的崇明校本化、本土化、生活化的例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遵循“融通生活”的原则对教学方法进行校本化处理。教学评价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化的个性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最后,选取了第三章中《生活方式与常见的非传染病》这一课时,对设计的生命科学国家
  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章节性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考核,教学目标与情感目标达成度情况均为良好。
  本论文旨在摸清目前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现状,并以《健康与疾病》这一章节为例,创设校本化实施的案例示范,以供其他教师在中学生命科学其他章节、学段甚至其他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提供操作性的参考以及方法行动上的启示。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章节性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考核,教学目标与情感目标达成度情况均为良好。
  本论文旨在摸清目前中学生命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现状,并以《健康与疾病》这一章节为例,创设校本化实施的案例示范,以供其他教师在中学生命科学其他章节、学段甚至其他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提供操作性的参考以及方法行动上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