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难不成”的形成及相关问题考察
【6h】

“难不成”的形成及相关问题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状况简介

1.3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技术、语料

1.4主要内容(设想、思路、章节内容简介)

1.5可能的创新点

1.6存在的困难和解决这些困难的打算

第二章 “不成”的虚化过程分析

2.1“不成”的虚化过程

2.2“不成”的虚化动因

2.3“不成”的虚化机制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难不成”的相关格式“X不成”考察

3.1“终不成”的形成

3.2“莫不成”的形成分析

3.3“总不成”的形成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难不成”的形成分析

4.1“难”的语法化

4.2“难道”的词汇化

4.3“难道”和“不成”共现

4.4“难不成”出现及成因机制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难不成”的共时分析

5.1现代汉语中“难不成”的句法环境

5.2“难不成” 的语义用法分析

5.3“难不成”和“难道”的区别

5.4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难不成”是近代汉语时期产生的语气副词,现代汉语中仍可见其用例。本文以语料为基础,采用词汇化和语法化等相关理论,考察了“难不成”形成的原因及成词机制。三音节副词“难不成”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成”的词汇化、类固定结构“X不成”的发展以及“难道”的词汇化等对“难不成”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概述了相关的研究情况及研究成果,明确了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不成”在“难不成”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部分详细分析了“不成”的词汇化及其进一步发展。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不成”从偏正结构词汇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及其动因机制。第三章是语气副词“不成”的进一步发展,即类固定结构“X不成”的发展。在反诘副词“不成”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终不成”、“莫不成”等“X不成”,这一结构为“难不成”的形成提供了格式参考。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分析了“难不成”的形成及其语义语用等问题。第四章详细分析了“难道”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并考察了“难不成”的成词时间、形成动因及其机制。第五章从共时平面讨论了“难不成”的句法环境、语义语用,并将其和“难道”进行了简单地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重新梳理了全文的内容,同时也概括性地陈述了本文的观点,是对全文的总结。

著录项

  • 作者

    侯启迪;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昌来;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