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绪效价对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
【6h】

情绪效价对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文献综述

1.1抑郁易感的研究综述

1.1.1关于抑郁易感性的理论

1.1.2对于认知易感者的测量方式

1.2认知控制的研究综述

1.2.1认知控制的概念

1.2.2认知控制的机制

1.2.3认知控制的策略权衡

1.2.4认知控制的研究范式

1.3情绪对抑郁个体的认知控制影响的研究

1.3.1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1.3.2情绪影响认知控制的理论解释

1.3.3情绪对抑郁个体的认知控制影响的研究

第2章问题提出

2.1选题依据

2.2研究意义

2.2.1理论意义

2.2.2实践意义

第3章研究一: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及抑郁症状的探究

3.1研究目的及假设

3.1.1研究目的

3.1.2研究假设

3.2研究对象

3.3研究工具

3.3.2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3.4研究结果

3.4.1描述性统计

3.4.2测查量表的得分情况及性别差异检验

3.4.3测查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

3.5小结

第四章研究二: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效价下认知控制的特征

4.1研究目的及假设

4.1.1研究目的

4.1.2研究假设

4.2实验设计

4.3研究对象

4.4研究工具

4.4.1情绪诱发材料

4.4.2实验程序

4.5实验结果

4.5.1错误率数据

4.5.2反应时数据

4.5.3反应性控制和主动性控制的辨别力指数

4.6小结

第5章讨论

5.1大学生消极认知与抑郁症状的特点

5.2大学生在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上权衡的特点

5.3情绪对不同抑郁认知易感水平大学生的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影响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创新点

6.1研究不足

6.4研究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自杀率高的特点。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与个体的负性加工偏向有关,而负性加工偏向则具体表现为情绪加工异常和认知控制缺陷,拥有消极的认知风格的个体,在消极生活事件后有更大的可能性发展为抑郁症,抑郁认知易感者就属于这类个体。许多对抑郁个体认知控制的研究表明,抑郁个体的认知控制受损且受到情绪加工的影响,但类似研究在抑郁认知易感群体中较少,且由于情绪唤醒及情绪效价设置的差异,所以目前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尚未有定论。通过研究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者认知控制的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抑郁认知易感者在面对消极事件时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大学阶段是个体过渡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更容易受到学业成绩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就业问题等负性生活事件,因此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对大学生抑郁个体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先用认知方式问卷筛出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和非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采用加入情绪诱发图片的AX-CPT任务探究两组被试的如何权衡这两种认知控制,在大学生群体中考察三种情绪效价下抑郁认知易感者和非抑郁认知易感者在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上的特征和差异。 研究一采用了简版认知方式问卷(CSQ-SF)、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探究大学生群体中抑郁认知易感及抑郁症状的特征,使用认知方式问卷的最弱连接得分筛选出抑郁认知易感和非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最终从1210名被试中筛出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167人,非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155人,抑郁认知易感的检出率为14.79%。性别t检验的结果表明认知方式问卷的最弱连接得分、负性认知方式的原因和结果维度得分的性别差异显著,并且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两个量表的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分数和认知方式问卷的最弱连接得分、以及负性认知原因、结果和自我价值三个维度得分之间均有显著正性相关,说明认知方式越消极的个体抑郁症状也更严重。 研究二采用加入情绪图片的AX-CPT任务探究三种情绪效价下抑郁认知易感和非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在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上的特征和差异。被试从研究一筛选出的两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共183名大学生参与了该实验研究(抑郁认知易感组91人,非抑郁认知易感组92人)。结果表明: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的认知控制受损,表现为抑郁认知易感组在AY、BX序列的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大于非抑郁认识易感组;相比中性情绪,正性情绪降低了两组大学生的主动性控制水平,但正性情绪只对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的反应性控制水平产生负性影响,对抑郁认知易感大学生的反应性控制没有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