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部控制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
【6h】

内部控制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 内部控制概论

第一节内部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内部牵制阶段

(二)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第二章 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和沟通

5、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

第三节 内部控制种类和类型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一、样本说明

二、实证研究结果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分析

2、风险评估(Risk Appraisal)分析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分析

4、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分析

5、监督(Monitoring)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

第一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的目的与其特征

第二节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原则

第三节内部控制框架设计步骤

第四节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

第五节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制度

第六节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其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作用的管理方法,是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又是现代化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和管理方式,并是有效地执行组织策略,实现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建立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正确处理好控制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中国上市公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财务风险的发生,其中有外部因素,但造成风险发生更主要、直接的原因通常是内部因素。因此,中国的上市公司应如何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已成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第一部分将首先对国外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然后进一步阐述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理论最全面、最先进的理论体系,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第二部分将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对截止2001年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成功、失败的案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第三部分将对国内近期颁布和实施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作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第四部分从中引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施伟忠;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学科 工商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亚民;
  • 年度 200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公司;
  •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 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