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回顾性研究
【6h】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回顾性随访,拟具体实现以下目的: 1、探讨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各种相关因素。 2、比较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 材料及方法: 1、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和疗效评定标准,回顾性地随访了自1997年11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3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采用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76例,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77例,平均随访4年7个月。所有的病人均无腰椎的移行椎及先天或发育性畸形。采用信件、电话及门诊复查定期随访病人,记录病人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职业及有无吸烟史及糖尿病病史。 2、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29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JO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下肢根性痛)评分,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终的临床结果。比较2组术后的JOA评分及Macnab优良率。 3、对采用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减压时病变椎间盘的类型及最后随访时的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例数,对影像学资料完整者采用X线及MRI方法测量椎间盘高度比值、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及椎间盘退变的Modic分型。 4、运用SAS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组:术前的平均评分:JOA为8.97分;下腰痛的VAS为4.16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8.36。术后最后随访时的平均评分:JOA为24.10分;下腰痛的VAS为2.11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95。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74.2%。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组:术前的平均评分:JOA为8.83分;术后最后随访时的平均评分:JOA为22.11分;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62.7%。 2、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组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76%(改良Macnab法)。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组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64%(改良Macnab法)。 3、67例患者获得完整术前/术后X线片,椎间盘高度比值(Mochida法)平均为79.5%。 4、62例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完整,术前MRI检查:包含型与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的例数分别为53和9例,术中探查减压时发现53例包含型椎间盘突出中有5例为非包含型突出,而9例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仅有1例为包含型突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表现为T2加权像髓核信号的降低,35例病人MRI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终板变化,Modic分型的例数分别为:I型12例,II型19例,III型4例。 5、最后随访时有5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其中L4~L5节段4例,L5~S1节段1例。 结论: 1、只要手术指征合适,腰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术后临床结果,但残留下腰痛仍旧是一个问题。 2、腰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 3、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关。 4、终板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终板退变的Modic征是诊断椎间盘退变性下腰痛可能的影像学参数。 5、病人术前较高的体重指数、重体力或久坐体位者、吸烟、糖尿病史、较早的椎间盘退变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均不同程度影响术后的疗效。 6、复发性椎间盘与受累的节段和突出类型有一定关系。 7、腰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疗效优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但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也有操作简单、基本无创的优点

著录项

  • 作者

    王辉;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学科 外科学(骨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鹏,龚耀成;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81.53;
  •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疗效; 胶原酶; 化学溶解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