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和为贵”思想探微及其现代意义阐释
【6h】

儒家“和为贵”思想探微及其现代意义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和为贵”思想的渊源

2.1“和为贵”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求稳怕乱的农耕经济心态

2.1.2 家天下的宗法集体主义

2.1.3 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

2.2 儒家“和为贵”思想的演变

2.2.1 先秦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形成

2.2.2 两汉儒家“和为贵”思想的特征

2.2.3 宋儒对“和为贵”思想的发展

2.3 儒家“和为贵”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3.1 构成儒学久远不竭的“道统”

2.3.2 成为教化治道的重要中心法则

2.3.3 形成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核心

3“和为贵”思想内涵的探微

3.1“和为贵”是与人相处的准则

3.2“和为贵”是一种处事的原则

3.3“和为贵”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当代和谐理论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4.1 和谐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4.1.1 国内:不和谐现象频发

4.1.2 国际间: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

4.2 对和谐基础理论的阐释

4.2.1 对立与统一共存

4.2.2 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4.2.3 呈现出差序的状态

4.3 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理论的阐释

4.4 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延承

4.4.1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4.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4.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5 儒家“和为贵”与当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异同

5.1 儒家“和为贵”与当代和谐社会理论的不同点

5.1.1 基于的社会结构不同

5.1.2 表现出的状态有区别

5.1.3 注重的侧重点有差异

5.2 儒家“和为贵”与当代和谐理论内在统一性

5.2.1 对“和谐”内涵的理解有相似性

5.2.2 对实现“和谐”之方法的认识有一致性

6“和为贵”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6.1 弘扬“和为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6.1.1 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6.1.2 辩证认识“天人合一”

6.2 弘扬“和为贵”思想,促进人与社会和谐

6.2.1 重民(人)则天下和

6.2.2 理性认识“以民为本”

6.3 弘扬“和为贵”思想,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6.3.1 宽以待人,和而不同

6.3.2 以平等观代替等级观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和为贵”思想作为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外在显著特征,在古代社会流传甚广。经过了数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特征,深深地在人们的心中打上了烙印,并总是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它既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所遵循的准则,也是人们做事方式的一种原则,同时还是社会建构所需要的一种策略。从小到一个人的自身结构说起,一直到当今社会的建设,甚至是世界范围的交往,都是讲究“和”的。只有“和”,万事万物才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和为贵”的思想虽然诞生在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但是其积极的理念仍然可以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注入传统而新鲜的血液。在当今社会唱响“和谐”这一号角的时候,我们来从历史中挖掘积极向上的“和为贵”思想,不仅可以为其提供思想理论来源和支撑,同时也利于“和为贵”思想更好的传承。
   本文从“和为贵”思想的产生渊源开始出发,然后沿着古代“和为贵”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它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理论的异同以及对现代社会产生的意义等这样一个脉络顺序,对传统“和”做了详细的阐释与分析,最后得出:面对当前的种种社会现状,必须根据社会结构来进行可操作性的、灵活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制度的有效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法治”与“德治”同时进行,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加大对伦理道德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宣传,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为贵”提供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以真正实现社会的“和为贵”。

著录项

  • 作者

    冯伟伟;

  •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建乐;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儒家;
  • 关键词

    社会构建; 古代哲学; 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6:3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