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室间隔时的损伤电流观察
【6h】

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室间隔时的损伤电流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一直作为心室电极常规植入的部位,但心脏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起源于RVA的激动会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长期RVA起搏会导致心室肌组织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最终会损害心功能。因此,RVA实际上并不是心室内理想的起搏部位。理论上右心室流出(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搏时,左、右心室间和心室内激动传导更同步,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损害小,应优于RVA起搏。随着主动固定电极的出现,ROVT起搏成为可能。而就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与否,目前多数学者提出要根据起搏参数结合影像学的改变来判断。但是影像学上的表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依赖于操作者的个人经验;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主动固定电极的推广应用。我们注意到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入心内膜时,由于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损伤,在腔内心电图上表现为一过性的ST段的抬高;而ST段抬高目前比较流行的认识是其发生机制为损伤电流学说,包括舒张期损伤电流和收缩期损伤电流。因此将这种ST段的改变称之为损伤电流。同时在电极植入过程中,损伤电流的变化又似有规律可循。因此,本研究希望在损伤电流的观察上得出一定规律,能够有助于更加有效、安全地使用主动固定电极,提高植入技术。 方法:20位有起搏器植入适应症的患者。常规方法行起搏器植入术,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过程中,分别在电极置于室间隔、旋出螺旋、撤出指引钢丝、固定15分钟后四个阶段测定ST段抬高;并同时进行起搏参数的测试。 结果:(1)在螺旋旋出前后对照,ST段抬高值分别为4.105±2.339mv和6.305±0.436mv;P值为0.0026(<0.05)。(2)在螺旋旋出后与固定15分钟后ST段抬高值分别为6.305±0.436mv和3.575±2.612mv;P值为0.0006(<0.05)。(3)撤出指引钢丝即刻与固定15分钟后ST段抬高值分别为5.415±2.301mv和3.575±2.612mv;P值为0.0233(〈0.05)。(4)成功植入主动固定电极过程中各阶段所测得阻抗值分别为1590±501.2Ω、963.5±389.6Ω、787.6±223.0Ω、782.0±181.0Ω;螺旋未旋出时与旋出后、撤钢丝后及15分钟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其P值均为0.0001(<0.05)。 结论:1.损伤电流数值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前后具有明显差异;其变化对判断主动固定电极是否固定良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2.常规的以起搏参数和X线变化判断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与否有其不足之处。3.采用损伤电流结合起搏参数及影像学改变来判断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与否更加合理有效。4.具体ST段抬高幅度有待更多观察资料进一步明确;本次研究观察到螺旋旋出后为旋出前1.5-4倍左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