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结构分析和处理
【6h】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结构分析和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机器翻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机器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1.3 机器翻译的实践成果举例

1.4 本文的研究思想和方向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规则和语料库的翻译思想

2.1 依存语法和“格语法”

2.1.1 依存语法的起源

2.1.2 依存语法的基本原则和建构方法

2.1.3 句法的语义理论——“格语法”

2.2 基于依存树的句法结构

2.3 基于语法规则的短语结构

2.4 语料库——机器字典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状语结构的处理

3.1 状语的语法特点及分类

3.2 状语结构的模块化分析方式

3.3 修饰形容词的副词分析

3.3.1 定语形容词的修饰词分析

3.3.2 谓词形容词的状语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名词结构的处理

4.1 名词的功能、分类和形式

4.2 名词结构短语的分类和分析

4.2.1 简单名词分析模块

4.2.2 名词性动词分析模块

4.2.3 定语从句+名词分析模块

4.2.4 名词性句子分析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词性转换及特殊结构调整

5.1 词性转换

5.1.1 词性转换的数据库准备

5.1.2 动词主干中的形容词词性转换

5.2 结构的重组和变化

5.2.1 名词结构和形容词结构的语义合并

5.2.2 名词的并列处理

5.2.3 句子的划分

5.2.4 动词的并列处理

5.2.5 其他结构变化举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词主干的处理

6.1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处理

6.1.1 动词时态和语态的临时存储

6.1.2 动词时态的叠加影响

6.1.3 动词语态的处理

6.2 动词主干的分析原理

6.3 分句主语的分析过程

6.4 动词分析过程中的情况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软件实现和测试结果

7.1 软件实现

7.1.1 概念语素的切分和封装

7.1.2 词链的定义和处理

7.2 结构分析模块算法举例

7.3 软件界面效果

7.4 测试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展开▼

摘要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是属于计算机语言学的范畴[1]。机器翻译已有80年历史,起伏发展至今,机器翻译软件设计者大多未能科学地在软件方案中运用语言学理论,主要的翻译策略仍然是依赖统计学,最多只涉及表层语法,极容易产生语法和语义上的丢失和混乱,而且面临精度和效率不可兼顾的难题。本文以“依存结构树”和“格语法”作为理论基础,以语料库中的属性信息细化的语料资源作为辅助,采用转换法和直接翻译法相结合的翻译方式——以“依存结构树”为核心思想的句子主干分析系统和依托于“格语法”的短语结构分析系统作为自然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依据,以语料库作为直接置换翻译的资源。将这两种不同深度的翻译系统相结合,其重点在于对符合语法语义规范的句子进行句法层面的剖析分解和具体结构的分析处理。本文的翻译方法从总的策略上来说是以依存结构树为依据的模块顺序调用,将句子从由概念语素构成的序列,以依存树为依据逐步整合为具有完备语法意义的成分的有机组合,然后通过调用动词主干分析模块,按照所有受主干支配的成分结构对动词的作用以及受“格框架”的映射关系,得出完整的句子结构,并输出目标语译文。基于这种翻译策略,可实现对复杂规范句子的高质量翻译,并且通过充分考虑两种语境使得翻译中的三步转换过程之间的衔接更顺畅。另外,分析翻译一体化的设计减少了缓冲区存储量,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