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肾脏病患者脂质代谢调查及干预研究
【6h】

慢性肾脏病患者脂质代谢调查及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脂质代谢异常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但增加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还会加快CKD进展,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缺乏对CKD患者脂质代谢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对IgA肾病患者脂质代谢情况的报道更少。
   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CVD的发生,降低CVD患者的死亡率,国外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于CKD患者治疗有益,但缺乏对非透析CK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本研究从对肾脏科住院患者脂质代谢调查及对CKD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研究两方面着手,解决上述疑问,加深我们对CKD患者脂质代谢的认识。
   研究一:肾脏科住院慢性肾脏病患者脂质代谢情况观察
   目的:了解肾脏科住院CKD患者的脂质代谢情况,为加深对CKD患者脂质代谢认识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2009年4月到2010年10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肾脏科的所有住院患者。对CKD患者的脂质代谢情况、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总结。
   结果:在对1207例CKD患者的观察中发现有44.99%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其中在CKD1期患者中为47.04%。随着CKD进展脂质代谢异常患者比例升高,至CKD3期,有57.72%的患者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而在CKD4、5期患者中该比重有所降低,分别40.51%和35.04%。有50.62%的CKD患者需TLC调整血脂质治疗,39.44%的患者需要降脂药物治疗,只有20.05%的患者在服用降脂药物,而血脂达标的患者仅占18.89%。
   结论:CKD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以TG升高为主,治疗率低,达标率更低。随着CKD进展,脂质代谢异常患者比例逐渐升高,至CKD4、5期降低。
   研究二:亚组分析IgA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征
   目的:了解肾脏科住院IgA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情况,为加深对IgA肾病患者脂质代谢认识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对研究一中的IgA肾病患者脂质代谢情况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住院IgA肾病患者占同期CKD患者的21.79%。在对IgA肾病患者的观察中发现有51.85%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以TG升高为主。随着肾病进展脂质代谢异常患者比例升高,至CKD3期有61.54%的患者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而在CKD4、5期患者中该比重有所降低,与CKD患者观察结果一致。
   结论:IgA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其特点与CKD患者观察结果一致。
   研究三:普伐他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疗效及对蛋白尿的影响;评价普伐他汀在非透析CKD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观察治疗对患者CVD事件发生率、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43例CKD患者,随机分成服用普伐他汀20mg/d的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eGFR和蛋白尿变化,2年后观察治疗对两组CVD事件及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CKD患者服用普伐他汀20mg/d治疗1年,与对照组相比TC偏低20.26%,TG偏低27.72%,LDL-C偏低26.89%,尿蛋白偏低52.30%,hsCRP偏低55.49%:与治疗基线相比TC降低25.82%,TG降低28.11%,LDL-C降低26.68%,HDL-C上升11.27%,尿蛋白降低27.19%,hsCRP降低78.90%。两组eGFR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两组CKD3-4期患者的对比观察中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的eGFR水平高出42.63%,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2年后对比两组患者CVD事件,发现实验组出现CVD事件2例,对照组出现5例,采用卡-迈氏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存在统计学差异。在2年的观察中,实验组有一例患者因ALT上升超过基础值3倍的而退出实验(后证实为病毒性肝炎所致,排除药物性肝损可能),未观察到CPK升高、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周围神经障碍、血小板减少、胃肠不适、药物过敏等表现的病例。两组患者的合并用药主要为ACEI、ARB、降糖药物及部分中成药物,观察中未发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结论:普伐他汀可以调节CKD患者的脂质代谢、减少尿蛋白、减轻炎症反应、延缓CKD3-4期患者肾病进展并降低CVD风险。普伐他汀20mg/d治疗CKD患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