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影像学特征
【6h】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影像学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技术路线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展望

不足之处

总结

附表

参 考 文 献

附录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 谢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这些特征对正确预判和及时发现PHI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2010年我科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后病情进展转而需要手术治疗的PHI患者,重点分析影像学进展的演变过程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结果:⑴各类型PHI多发生于受伤后24 h内,进展性硬膜外血肿相对较早,本组23例都发生于伤后14小时内。⑵本组23例进展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中,有16例CT可见“漩涡征”。⑶本组14例进展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有10例首次CT表现为血肿密度不均匀,有分层现象,外侧裂积血,侧裂池变小或消失。⑷本组49例进展性脑内血肿患者中有42例首次头颅CT表现为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或少量蛛血。⑸本组63例PHI脑疝患者的早期CT出现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中线移位>5mm、基底池蛛血、第三脑室消失等表现。⑹本组45例顶枕部受力双额叶脑挫伤血肿的PHI患者,CT可见额叶不规则片状低密度水肿区,内有斑点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出血灶,脑室额角受压。⑺本组18例术后PHI患者,术前CT的Rotterdam评分1-3分出现PHI的有5例,4-6分的有13例。
   结论①动态CT随访是目前早期判定有无PHI发生的主要影像诊断方法。我们认为复查CT时间应根据首次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因人而异。②伤后首次CT检查硬膜外血肿呈低密度或混杂密度改变,或伴有“漩涡征”者,往往提示此血肿可能进一步进展。③伤后首次CT检查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有分层现象,外侧裂积血,或侧裂池变小甚至消失者,提示血肿可能继续进展。④伤后首次CT在对冲部位表现为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或少量蛛血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进展性脑内血肿。⑤动态CT复查时,若出现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中线移位>5mm、基底池蛛血、第三脑室消失等表现,应高度警惕脑疝的发生。⑥顶枕部受力双额叶脑挫伤血肿的PHI患者,易形成中央型脑疝,手术时间把握尤为重要。⑦若术前CT的Rotterdam评分越高,则意味着术后发生迟发血肿的概率越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