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6h】

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前言

第5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综合评估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 谢

论文说明:缩略词索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①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T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②评价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N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③评价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M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研究对象包括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169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及盆部增强CT检查,其中101例患者行腹盆部增强MRI检查,并收集其他影像学检查与临床随访资料,最终分期综合各种资料判断。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显像阳性患者为127例,测定原发灶最大直径与SUVmax,并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方法评价两者的相关性;计算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PET/CT、腹盆部增强MRI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分期符合率,并分别对其进行X2检验。
   第二部分: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75例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显像后采用手术治疗,且半个月内在本院放射科行腹盆部增强MRI检查的患者资料。手术方式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并按解剖位置标记为左右髂总、左右髂外、左右髂内/闭孔组、腹主动脉旁组。分别测定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显像真、假阳性淋巴结最大直径及SUVmax。对真阳性淋巴结最大直径与SUVmax之间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发现的真、假阳性淋巴结分级做X2检验。计算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与腹盆部增强MRI对子宫颈癌各个解剖区域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计算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与腹盆部增强MRI对子宫颈癌转移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并分别对其进行X2检验。
   第三部分:分析169例行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 检查的子宫颈癌患者资料。综合评判各种影像学方法、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并以此为标准。计算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对远处转移患者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PPV、NPV 和准确度。
   结果:
   第一部分:子宫颈癌原发病灶最大直径与SUVmax间存在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708,P=0.000)。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对Ia2期符合率低于腹盆部增强MRI(P=0.042)。对于>Ia2期的患者,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与腹盆部增强MRI的分期符合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在Ib期、Iia期及III期的分期符合率高于PET/CT,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对T期总的分期符合率为75.1%(127/169),与腹盆部增强MRI78.2%(79/101)比较,无显著差别(X2=0.329,P=0.566);但高于PET/CT检查49.7%(84/169)(X2=23.322,P=0.000)。
   第二部分: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 显像发现阳性淋巴结56枚,其中假阳性淋巴结14枚。真阳性淋巴结最大直径与SUVmax间存在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667, P=0.000)。真阳性淋巴结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大多为2 级,假阳性淋巴结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大多为1级,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6.80,P<0.01)。PET/CT 联合盆部增强CT对各个解剖区域分组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腹盆部增强MRI。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总体敏感度、NPV和准确度分别为94.6%(53/56)、99.7%(1055/1058)、98.5%(1108/1125);明显高于腹盆部增强MRI 敏感度35.7%(20/56)、NPV96.7%(1067/1103)和准确度96.6%(1087/1125)(P<0.004);其特异度为98.7%(1055/1069),低于腹盆部增强MRI99.8%(1067/1069)(P=0.003);其PPV为79.1%(53/67),低于腹盆部增强MRI90.9%(2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
   75例患者中,25例患者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显像阳性,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转移。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出敏感度、NPV、准确度为100%(20/20)、100%(50/50)、93.3%(70/75),高于腹盆部增强MRI的敏感度45%(9/20)、NPV82.8%(53/64)、准确度82.7%(62/75)(P<0.044);但其特异度90.9%(50/55)、PPV80%(20/25)低于腹盆部增强MRI特异度96.4%(53/55)、PPV81.8(9/11),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第三部分:167例患者中,综合各种资料及临床随访发现有11例存在远处转移。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检出10例远处转移患者,使之分期上调至Ivb期。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诊断远处转移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度分别为90.9%(10/11)、97.5%(154/158)、71.2%(10/14)、97.5%(154/158)和97.0%(164/169)。
   结论:
   (1)CT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低于MRI,其对子宫颈癌原发灶局部侵犯的判断不如腹盆部增强MRI准确,使用CT增强对比剂后可增加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对比度,而PET能同时显示组织的代谢情况,因此,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可以与腹盆部增强MRI相媲美,在子宫颈癌术前T分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站式PET/CT显像可望在子宫颈癌的初诊中发挥重要价值。
   (2)18F-FDG PET/CT可以不依赖于淋巴结的大小而对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判断,使用CT对比剂后可以准确鉴别血管与淋巴结,二者联合对子宫颈癌盆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及判断有重要价值,比腹盆部增强MRI具有更大优势,在子宫颈癌术前N分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可望在减少临床手术过度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18F-FDG PET/CT集观察解剖结构和组织代谢优势于一体,一次性完成全身检查,综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在诊断子宫颈癌患者远处转移灶方面有明显优势,使术前M分期更加准确可靠,并可望在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和治疗后随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一站式18F-FDG PET/CT联合盆部增强CT,不仅能清楚显示子宫颈癌原发病灶,而且能准确探测全身其它脏器的转移病灶分布情况。在子宫颈癌患者术前TNM分期中有重要价值,对FIGO分期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弥补了FIGO分期法对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的判断盲点,从而保证临床分期更为可靠,使得临床诊疗依据更为充分,利于临床预后判断及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