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毒胶囊”危机事件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与股价变动研究
【6h】

“毒胶囊”危机事件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与股价变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逻辑和框架

1.4 本文可能的贡献

第2章 危机的相关理论及盈余管理文献研究综述

2.1 危机的相关理论研究

2.2 危机事件影响的研究综述

2.3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介绍

第3章 通化金马“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

3.1 “毒胶囊”事件介绍

3.2 通化金马公司介绍

3.3 控股股东情况

3.4 “毒胶囊”事件后的危机应对决策

3.5 通化金马财务指标分析

3.6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3.7 通化金马利润表项目分析

3.8 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

3.9 通化金马收入操纵情况分析

3.10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通化金马股价的市场表现

3.11通化金马案例小结

第4章 吉林制药案例分析

4.1 公司简介

4.2 吉林制药危机后的决策反应

4.3 历史经营状况分析

4.4 利润表项目分析

4.5 股价分析

4.6 吉林制药案例总结

第5章 小结

5.1 两家公司的共性与特性总结

5.2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危机事件一直是媒体的热门话题。在危机面前,涉事企业的一举一动时刻都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关注着,其负面信息可能会被扭曲,而正面信息也可能会被瞬间放大。
  本文通过研究“毒胶囊”危机事件中被曝光的两家上市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危机发生后绩效的变化,解读其毒胶囊危机发生后某些非常规现象。综合分析发现,通化金马通过虚增收入、增加投资收益、推迟确认成本费用等手段将净利润扭亏为盈,公司倾向于向外部投资者使用传递积极信息,以维护公司危机下仍保持较好业绩的“正向”形象,而投资者也未能识别其虚假的利润信息。另一家上市公司吉林制药却进行了负向的会计操纵,利用季末调增费用等手段使得原本业绩预告为正值的利润变为负值,最终达到三年亏损条件而停牌,以避免股价的波动。基于这些特殊现象,通过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希望给予危机企业投资者一般性的信息指示,即不仅需要关注上市公司危机期间的盈利状况,还需全面分析财务指标,综合评价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