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CTA测量研究
【6h】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CTA测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研究背景

1.椎动脉的解剖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治疗

6.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 设备、技术指标

3.数据测量与收集

4.数据处理

结果

1.年龄比较

2.横突孔最短内径测量结果

3.椎动脉直径测量结果

4. 三组横突孔最短内径与椎动脉内径比较

5.相关分析结果

讨论

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

2.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的机制

4.其他

5.CTA的优势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CTA技术,测量颈椎椎动脉直径及横突孔最短内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狭窄和横突孔狭窄之间相关性,并且定位可能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椎动脉狭窄和横突孔狭窄所对应的颈椎节段。
  对象和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A组30例,其他类型颈椎病C组33例,正常对照组B组28例。获得CTA影像后,在C1~C6椎体各段的横断位像中,测量左右横突孔最短内径,椎动脉直径,尽量选用完整对称的横突孔断面,对于不能在同一平面同时完整显示双侧横突孔的则在不同平面测量,所有测量均在CT荧光屏上读数记录。
  结果:
  (1)三组间各颈椎层面双侧横突孔内径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C2~C6颈椎层面横突内径均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组左侧除C3层面、右侧除C1层面外,各颈椎层面横突孔内径均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组、C组的比较中双侧各颈椎层面横突孔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2)三组颈椎各层面椎动脉直径左右侧比较,其中A组、B组颈椎各层面椎动脉直径左侧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组在C2、C3、C4、C5颈椎层面椎动脉直径左侧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三组间各颈椎层面双侧椎体动脉直径比较结果显示,A组C1~C6各颈椎层面两侧椎体动脉直径均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组除右侧C1、C2、C4外各颈椎层面椎动脉直径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组各颈椎层面双侧椎动脉直径均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3)三组横突孔最短内径径与椎动脉直径比较的结果显示三组颈椎各层面两侧横突孔最短内径大于椎动脉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01)。
  (4)C1~C6各颈椎层面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狭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83、0.2686、0.3243、0.2965、0.4099、0.4402且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狭窄有相关性且C5、C6层面相关性较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横突孔狭窄各层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2875、0.3126、0.2499、0.3717、0.3923、0.4234且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横突孔狭窄有相关性且C4、C5、C6层面相关性较大。
  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横突孔狭窄有相关性,其中C4、C5、C6相关性最显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狭窄有相关性,其中C5、C6相关性最显著。这为进一步研究CSA的病因和明确其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