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偏瘫型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治疗的实验研究
【6h】

偏瘫型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治疗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注释

绪论

第一部分 侧方录像联合足底印记分析系统评估L5神经根损伤大鼠步态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新生鼠单侧大脑缺血-缺氧联合对侧下肢制动建立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大鼠模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大鼠健侧L5神经根转位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部分 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术式的比较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联合使用侧方录像和足底印记分析系统评价单侧L5神经根切断作为神经供体的安全性;(2)通过新生大鼠单侧大脑缺血-缺氧和对侧下肢制动,构建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张力异常长期明显的偏瘫型脑瘫大鼠模型;(3)探讨通过患侧L5神经根切断和健侧L5神经根转位,治疗痉挛性偏瘫型大鼠的可行性;(4)比较脑瘫患者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术式的松解效果。
  方法:(1)成年SD大鼠模拟椎管内L5神经根切断,通过侧方录像和足底印记系统对大鼠步态的时间和空间参数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会引起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2)新生SD大鼠单侧大脑缺血-缺氧与对侧下肢制动分别或联合造模,评估和比较大鼠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张力异常情况,以及功能障碍能否长期维持;(3)应用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大鼠模型,进行单纯的患侧L5神经根切断,或患侧L5神经根切断联合健侧L5神经根的转位手术,评估术后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变化;(4)模拟腓肠肌痉挛性马蹄足,比较腓肠肌的近端、中段及远端松解术对固定性畸形的疗效和松解后的稳定性。
  结果:(1)侧方录像和足底印记系统对大鼠的足底步态参数和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全面分析,一侧L5神经根切断后产生一过性的功能障碍,损伤后3个月时未见明显的功能异常;(2)新生SD大鼠单侧大脑缺血-缺氧与对侧下肢制动双因素造模后,可以产生长期、明显的痉挛性偏瘫表现,如主动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增高等,比任一单因素造模症状更加明显;(3)在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大鼠模型上,单纯患侧L5神经根切断后肌张力一过性的下降,后又逐渐恢复异常;患侧L5神经根切断联合健侧L5神经根转位后,患肢同侧运动皮层地图证实转位神经转导通路的形成,运动功能和电生理检查显示术后24周时患肢痉挛性、部分步态参数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部分肢体固定畸形;(4)痉挛性脑瘫常常存在腓肠肌的固定挛缩,远端腱膜切断术松解效果最好,但与肌内延长术式相比,松解后内在稳定性最低。
  结论:(1)大鼠L5神经根切断对后肢运动步态未见明显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其作为下肢神经根供体的安全性。
  (2)新生大鼠单侧大脑缺血-缺氧联合对侧下肢制动,能够有效模拟痉挛性偏瘫型脑瘫患者的发病机制,存在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痉挛性肌张力异常;
  (3)在痉挛性偏瘫型脑瘫大鼠模型上,健侧L5神经根转位后患肢痉挛性异常得到缓解,发现患肢同侧大脑运动皮层对患肢有控制作用,患侧大鼠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但依然残留马蹄足等固定畸形等。
  (4)对于脑瘫常伴的腓肠肌挛缩畸形,肌内延长术式松解效果良好,松解术后稳定性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