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罪”与“罚”——基于监管机构历年处罚信息的分析
【6h】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罪”与“罚”——基于监管机构历年处罚信息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成本研究综述

2.2公司型基金内部治理机制研究综述

2.3契约型基金内部治理机制研究综述

2.4基金治理及其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历年处罚信息概述

3.1公募基金行业对“处罚”界定

3.2公募基金“罪”与“罚”案例概述

3.3公募基金行业“罪”危害分析

第四章 我国公募基金业对个人层面“老鼠仓”的处罚分析

4.1公募基金业“老鼠仓”制度规范

4.2公募基金业“老鼠仓”案例分析

4.3公募基金行业 “老鼠仓”成因分析

第五章 我国公募基金公司层面的处罚分析

5.1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治理结构及现状分析

5.2内部控制不完善案例分析

5.3内部控制不完善遭到处罚的成因分析

第六章 针对公募基金业目前“罪”与“罚”政策及建议

6.1针对公募基金“老鼠仓”违法行为对策及建议

6.2针对公募基金公司层面内控漏洞的对策及建议

第七章 结束语

7.1结论

7.2本文主要创新点

7.3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公募基金起步较晚,自诞生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产业支柱之一,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优化中国资本市场资源结构、健全中国金融体系和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水平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公募基金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甚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是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公募基金业暴露了许多问题,产生了因基金经理个人及基金公司违规投资而带来的处罚。由于公募基金是一种特殊信托方式的投资,行业内部滋生的“罪”与“罚”将严重地损害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各类违规操纵行为将会危害基金投资环境,进而导致公募基金行业的混乱与危机,最终对我国整体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以监管机构对公募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的处罚信息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地将所有公开披露的“罪”与“罚”归类为个人层面基金经理“老鼠仓”问题及基金公司层面内控漏洞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基金行业的个人及公司层面运作中“罪”与“罚”的特点,以及上述“罪”状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各类监管制度及体系进行完善。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对选题理论层面叙述,明确相关论述背景、意义、基本框架和国内外关于基金治理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三章,汇总了截止至2015年3月31日共84个基金处罚案例,从基金“罚”的标准入手,揭示“罪”的危害。第三部分是文章第四章及第五章,分别分析了个人层面的“老鼠仓”罪罚与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罪罚的特点,并揭示各类违规行为的本质成因。公司层面的第四部分是本文第六章,主要就上述公募基金业“罪”与“罚”提出政策性建议,主要为:针对“老鼠仓”行径,需要提升基金经理违法成本,扩大公开性;提升基金公司违法成本,促进内部监管;加强基金行业外部监管职能等。针对公司层面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在加强基金持有人及基金托管人对基金违规行为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从公募基金本身运作及监管制衡两个角度予以强调与说明。
  本文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具有高度时效性及创新型,从创新角度出发,对监管机构处罚案例汇总并披露问题所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新颖性,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式,从现象的特点挖掘至内在的本质,层层剖析并给予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